在线教育定制化营销的4个问题解析 定制营销的方式有哪些( 二 )


案例:某K12机构「流量分层+成本分层」营销
某知名K12品牌的投放落地页会将新客引到试听课页面 。客户进来需要填写手机、年级、科目和姓名,这样当然实现不了流量分层,那这个品牌是如何分层的呢?
就是通过一个巧妙的操作设置——填完试听课表单后,会跳出一个弹窗,上面提示去关注公众号二维码,可以优先安排顶配老师做试讲(且需要通过公众号去预约老师) 。通过这样的步骤设置,将用户按照行为分了四类:

  • D类:只点击第一步提交但没完成验证;
  • C类:完成验证但没有关注公众号绑定;
  • B类:关注公众号没有自主约课;
  • A类:完成了自主约课 。
该品牌的营销人员针对以上四类用户进行成本分层,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
  • D类:意向最低,用成本最低的AI客服机器人地毯式扫一遍,可以通过自动发短信、打电话方式 。
  • C类:有意向,但主动性一般,在给到品牌销售之前先用人工TMK筛选一遍 。
  • B类:意向相对较高,用一般的品牌销售跟进 。
  • A类:分配给顶级销售,重点跟进 。
这样一个简单的表单环节,就将客户分成四层,然后针对转化可能性去匹配资源 。一波操作下来,流量的综合成本(包括后端的成本)下降了近15% 。
营销就是通过一环扣一环实现的,如果整个企业都具备了这样的营销思路,那么现在的每个环节都肯定能想到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如果再发挥一下获客想象力,数据资产可以在定制化营销上做不少的文章 。
2. 通过个性化社群提升定制化营销体验今天,在线教育的社群运营已非常普遍,主要通过直播、公开课、付费课程等源头,把客户引到品牌的私域运营范畴 。本文所涉及的个性化社群,比主流的常规社群更进一步,其核心在于建立客户与品牌、客户相互间的信任,从而让社群延长客户的生命周期,同时引发口碑效应 。
在线教育定制化营销的4个问题解析 定制营销的方式有哪些

文章插图
我们先来看一下目前主流社群的成功要素:
  • 功用性:群里有超过一个运营人员和1个KOL(比如课程讲师),会组织群任务、分享信息和解答问题 。
  • 活跃性:社群人数达到一定数量,15%左右的成员愿意主动分享信息和资源,这是社群具备商业转化潜力的一个基本条件 。
  • 秩序性:社群内部有明确的规则,比如加入后如何介绍自己,如何杜绝与本群无关的广告,进入门槛和退群机制等 。
而个性化社群还需要加上2个要素:
  • 强连接性:成员因为共同学习或某个痛点,加入了社群,运营要利用这个共性,引导成员之间产生更多社交行为(无论是线上线下沟通、资源整合互换、知识分享等),这样才能建立安全和信任的气氛,让品牌转化更顺理成章 。这里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成员间的信任和互相作用,可以放大忠诚度和购买力 。
  • 个性化运营:针对每个社群的特征专门做成的营销方案,而不是主流的一套方案通吃 。个性化社群看中的不是一次转化,而是持续复购;个性化社群看中的也不是某个产品,而是基于品牌信任,购买更多不同类型的产品 。因此,个性化社群更具备灵活性、成长性,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班级群” 。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无论今天的社群采用什么样的玩法,最终的临门一脚都是实现其商业价值(商业价值既可以是产品销售,也可以是口碑传播) 。而个性化社群的原理正是通过「强关系+信任链」提升这种商业价值 。
案例 某少儿编程教育品牌通过「小社群」实现黏性和转化双高
某少儿编程品牌,深谙只有高续费率才能保证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所以,运营人员会对每个家庭(小孩子+家长)做比较详细的用户画像,然后根据孩子年龄、编程基础、居住的实际地理位置进行分组 。有人可能不理解,在线教学为什么还要优先地理位置分组?其实这是为了加强小班课社群的社交属性 。
该品牌在某一线城市的分班制度里,明确包括居住位置这一因素 。小班课都是固定时间段、固定同学一起上课,老师会分别为孩子、家长建群,每个群至少有3名工作人员参与:讲师、辅导老师、服务和销售性质的班主任 。
首先,建立群之前有充分的预热期,班主任会花2-3次时间组织几个家庭自我介绍,彼此熟悉起来 。
接着,因为地理的优势,几个家庭因课程结缘后,大概率会成为彼此有线下交往的家庭,即孩子成为朋友、家长成为互相分享和比较的对象 。这种黏性会促使这个小群体偏好被绑定在一起——除了续班,还会共同购买品牌的其他服务,如游学、夏令营等 。这个小社群的本质就成了几家孩子的成长群,流失率会大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