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
文学赏析
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 。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 。
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
作者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情结以及土地在作者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 。“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 。
这种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 。“土地”的意象也凝聚着作者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 。
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出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
表达了出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1、抒发了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 。2、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3、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