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进行数据化运营解析 运营数据有哪些( 二 )


私域流量指企业自有的、可免费使用、可反复触达的用户流量池,可通过定位-引流-运营-转化”四个层面构建 。
裂变增长的核心是聚焦长周期的拉新+提升用户终身价值,定义为利用一切资源让更多用户更高频地使用核心产品功能,常见方法有提升漏斗模型转化率、使用邀请有礼类功能配合运营活动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共同促进增长 。
裂变增长的方案最好能有如下特点:较低的分享门槛、多变的奖励方式、使用过A/B 测试选取最优内容、用户的重要操作能有实时反馈,有良好的钩子策略引导用户完成流程等 。
5)洞察
要想最大化提升上述各环节的运营效果,就需要针对多样的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这就需要我们能精准洞察不同用户的特征和需求;这个过程一般需结合用户、行业、竞品等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尤其需注意在用户调研时避免幸存者偏差 。
6)聚焦
通常我们使用3A3R模型最多的场景不是针对所有模块的全量运营,而是聚焦于单一模块的运营工作,此时我们的目标通常为该模块的ROI(投入回报率),要计算ROI的达成情况就要计算产出和投入,这就需要看后一模块的转化和前一模块的流入,即向前找流量、向后看转化、自身看画像 。
2. 工具二:指标体系助你量化运营业务当我们通过3A3R模型将运营目标聚焦到某一模块后,通常首先要了解该模块当前的业务水平、用户画像等,这就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然而不同行业、公司、部门、产品阶段所面临的业务形态很可能大相径庭,如何用数据承载这些迥异的业务,才能用标准化的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呢?这就需要用到指标体系 。
指标体系的基础是业务指标化,指通过数值衡量业务状态 。须注意既然目标是用数据承载业务,那么制定指标时就要选取那些最能反映业务状态的数值,且这些数值须是汇总计算而出的,因为明细数据并不具备业务意义 。
然而有些指标涉及因素非常多,我们很难靠单一策略带动增长,因此我们需要用结构化的方式根据逻辑关系将其层层拆分,以通过运营下层指标来带动上层指标,拆分得到的有逻辑结构的指标集,就是指标体系 。
对指标的拆分就是对业务的拆分,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类型、阶段来具体分析,以得到一个能完整反应业务状况的指标体系;通常将位于架构顶层的1个或多个指标称为北极星指标,代表当前业务最关注的目标,而位于低层的指标和实际的业务更接近,因此也更容易针对其制定运营策略,从而提升北极星指标 。
当北极星指标出现异动时,若有与业务拟合度高的指标体系,我们就可以通过口径拆解、维度下钻等方式,自顶向下快速定位异动的原因 。
当低层指标出现异动时,通过指标体系,我们也可以自底向上评估异动的影响范围,如此便可以解决很大比例的业务分析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结合指标体系设定我们的组织架构,提升协作效率 。
3. 工具三:统计学助你制定精准策略前文提到了三种常见的业务分析需求:了解业务水平、定位异动原因、评估影响范围,根据这些分析结果通常我们就能制定精准的运营策略,而统计学工具就能基于指标体系来帮我们满足这些需求 。
当我们开始分析数据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面对动辄千百万且实时变化的数据,我们很难每次都全部拿到,就算拿到了,计算的时间成本也很高;这就需要样本检验工具,即通过随机抽样得来的样本数据来推测总体参数;这么做虽然不是100%精确,但通常我们也有95%的把握确定待估参数在某个够小的区间内 。
那么,面对一组组样本数据,计算哪些参数能描述业务水平呢?
常用的有均值、中位数、方差、标准差、异常值等;另外,由这些参数构成的箱线图可以向我们非常直观地展示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
在定位异动原因或评估影响范围时,数据的直观表现往往只能让我们对影响所关注指标的相关因素有定性的认知,既不能严谨地确定就是这些指标的异动影响了所关注指标,也无法了解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此时就需要用到相关性分析工具,它可以通过相关系数p与1或-1的接近程度表示出我们所关心的若干指标变化的相关程度 。
当运营策略执行完毕,我们想了解效果时,就要用到方差分析工具,与样本检验类似,能让我们有很大的把握论证某指标在运营前后变化的显著与否,从而对运营效果好坏做出评估 。
通常亡羊补牢不如快人一步,我们希望不仅能在问题发生、策略执行后才能看到最终效果,也能在那之前进行相关预测,此时便需要时间序列和回归分析工具,他们分别可以针对间隔均匀的时间数据和你希望进行多维分析的指标数据对一定周期的未来数据进行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