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怎么读[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详解]( 四 )


夜观星象受时间位置气侯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 , 所以人们试图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占卜 , 地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利用起来了 。根据历法知识我们知道 , 月的划分是根据月亮的一次圆缺循环为标准 , 分为大小月 , 大月30天 , 小月29天 , 一年十二个月 , 又加以闰月补其不足 。所以天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 , 以日躔过宫划分十二个月 。所以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 , 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 , 即子宫有女、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宿;辰宫有角、亢二宿;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参二宿;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 。所以 , 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我们干支学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源 , 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星宿 , 其意义也是来源于此 。
换一种方式解释 , 因为干支是用来计时的 , 我们可以把黄道十二宫平面想象成钟表的表盘 , 以地球为表盘中心 , 十二宫就是表盘的刻度指示 , 日月五星相当于七个指针 , 运行在黄道十二宫这个大表盘之上 , 形成一个巨大的时钟 。其中 , 太阳就是’年’指针 ,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年的时间;月亮就是’月’指针 , 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个月的时间;二十四节气是跟太阳过宫有直接联系 , 而和月球运转没有直接关系 , 所以造成了历法上月令和节气的时间差 , 因此我们干支学的月令是根据节气而定 , 即跟日躔过宫相一致 。我们再看两个最慢的指针 , 即太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行星木星(岁星)和土星(镇星)交会的周期 , 需要20年,即一个运;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子宫)交会的话 , 则需要经过60年 , 即一元 。同理 , 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宫位的周期 , 则需要大致180年左右 , 即一个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体化 , 由夹角30度的一个宫位变为夹角12.8度的一个星宿的宿位 , 则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 , 即一个大元 。这个假设与实际天文学计算有出入 , 但如此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 , 也更容易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 , 因为十二宫即十二地支 , 所代表的是空间上的十二方位;钟表的表盘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场 , 即相对静止的天地的气场;日月五星的运行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能量场 , 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分布 , 就代表了当前时间内各星对各宫的影响力大小 , 即当前时间空间内天体能量的分布状态 , 其表达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
上面我们假想的时钟只有年月指针 , 没有日时指针 , 这就需要我们把地球自转的因素加以考虑 。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 , 即24小时 , 在地球自转过程中 , 日月五星对地球同一地点的影响时时在发生着变化 , 地球上同一地点相对于日月五星运转了一周;地球一天时间内公转角度向前行进约1度 , 也就是相对于日月五星的空间位置变化为1度 , 周而复始 , 日复一日 。因此 , 地球上同一地点的天体能量分布以每天1度的位置而产生变化 , 即产生了同一地点能量分布逐日逐时变化的结果 , 这就是日和时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 。
地支有十二 , 而天干只有十个 ,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 , 我们刚才的钟表模型是建立在地心说之上 , 而实际上我们地球和其余五星都是在围绕太阳公转 , 由于轨道和运转速度的不同 , 造成了行星运行之间相对位置的靠近和远离 , 也就是天文观测中的’行星逆行’ , 逆行在西方占星学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 传统占星师认为逆行使得行星发挥弱势的影响力 。但在中国古代阴阳理论的指导下 , 根据五星相对于地球位置靠近和远离的这两种形式 , 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为阴和阳 , 又根据五星影响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