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二 )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学者夏仁虎先生,写过一组题为“旧京秋词”的诗,其中一首写莲花灯:“小队儿童巷口邀,红衣蜡泪夜风摇;莲灯似我新诗稿,明日凭扔乐此宵 。”诗后说明:“中元夕,里巷小儿结队,持莲灯以嬉 。齐歌曰:‘莲花灯、莲花灯,今日点了明日扔 。’”描绘的正是我们当年过节的情景 。
俞平伯先生对旧京中元节也留下了文字:“中元节夜之莲灯不论制作精粗,次日必须扔去,云留则不吉 。……若彼时东安市场等处出售之莲花灯,则五彩斑斓,玲珑精巧,下垂流苏,其价有甚穹者,亦只供一夕之玩耳,亦旧俗侈糜之一也 。”俞先生又引清朝诗人查初白的诗“万柄红灯裹绿纱,亭亭轻盖受风斜;满城荷叶高钱价,不数中原洗手花 。……荷叶价高以比洛阳纸贵,彼时九城光景之盛可知矣!”
邓云乡先生在《燕京乡土记》特别描绘了中元节的蒿子灯,“青光荧荧,若磷火然 。《京都风俗志》所谓‘于暗处如万点萤光,千里鬼火,亦可观也 。’”试想在黑黝黝的小四合院中,在飘着夜来香的七月之夜,廊檐下,垂花门边,甚至在偏僻的小胡同中,这该是怎样的情趣呢?其趣味就在“青光荧荧”上 。如果在上千支光的电灯照耀下,光同白昼,便索然无味,又哪里去觅莲花灯、荷叶灯、蒿子灯的朦胧之美呢?
邓先生又怅然写道:“在北京玩过莲花灯的人,如果客居异地,逢上这样的节令,哪能不思念这轻盈、美丽、朦胧的莲花灯呢?……有一年初秋在京,凉得很早,匆匆数日,已过了中元节,不禁想起幼年玩莲花灯的事来,便写了一首小词《念奴娇》云:新凉数日,又匆匆过了,中元佳节 。檐下清阴清几许,树上月华迟发,院落居邻,绳床小坐,意趣何幽绝 。渐忘漏永,似疑鸳瓦霜泼 。
中元节文明祭祀,这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网络祭祀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文章插图
网络祭祀,就是在网站上为死去的亲友建立一个网络墓园,每逢清明节、中元节,亲友在祭奠网页上点击鼠标为亲友献花、上香、点烛、献贡品、点歌等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以及文明祭奠方式的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上祭祀 。只要登录活动网站,就可向死去的亲友敬献鲜花、写下感言,表达缅怀之情 。有中国祭奠网、中国祭祀网、祭拜网、思念网等众多的网络祭祀平台,操作方面,使用灵活,不污染环境 。
用新型祭祀品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文章插图
可用鲜花、电子香烛等替换蜡烛、纸钱 。不管是清明节还是中元节,祭祀的目的都是抒发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缅怀先人,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可使用新型祭祀物品开展祭祀 。一方面既遵循民俗通过节日祭奠了先人,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资源、维护了环境,杜绝了火患,低碳环保,爱护家园 。
传统方式祭祖,这些消防安全知识必须要谨守
相信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会通过焚香、烧纸钱、点蜡等活动祭祀祖先 。那么,下面这些消防安全提示你必须要关注:
1
在山上祭扫时,严禁动用明火、吸烟、烧香烛、烧纸钱、燃放鞭炮,防止山火 。
2
不要在小区内草坪上、燃气管道旁、高压电线、汽车旁、化粪池边、芦苇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烧香纸,燃放爆竹,防止因燃气泄漏或引燃沼气而发生爆炸 。
3
祭扫如需点烛、烧纸、点香、燃放鞭炮,请清理周围可燃物,并进行现场守护,待火完全熄灭方可离开,防止灰烬复燃或飞火引发火灾 。
4
大风天请避免点烛、燃香、烧纸和燃放爆竹 。
5
祭扫活动中,严禁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 。
古诗里的中元节,你背过吗?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文章插图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描写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文章插图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