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任务是什么( 三 )


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
四、研究目标:
想象则以平日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为基础,经过想象,画出没有见过而又合乎规律的形象既可以有适当的夸张,也可以有大胆的幻想 。从想象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 。
五、实践中的指导(解决问题)
为了从小更好地培养幼儿想象、联想、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识,我们大班年级组,对《幼儿想象画》教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来激发幼儿想象的翅膀 。
(一)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 。
因为储存的图示越多,幼儿可想象的内容越丰富 。因此,我们经常通过组织听故事、看动画片、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卡通图案、组织外出参观、散步等,不断积累幼儿的内在储存,提高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如:幼儿在看过“建筑艺术”图片展后画出了各种《有趣的房子》;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 。这些画线条简单,但有各种动态和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
(二)建立新方法
l、线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锐地指出了模仿绘画的害处,有个性的线画出风格迥异的作品 。以往教学方式提倡幼儿画直线来表示物体,越直越美,孩子们的创造意识被控制,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 。因此,在孩子创作中,教师要以线作为创作训练的重点,一个事物不要给予框死,应用以夸张、变化、添加、装饰等方法来处理,让幼儿创作出一个个新颖的形象 。提倡幼儿用赋有质感的线条来刻画所描绘的事物 。一位老师在绘画活动《未来的房子》中,孩子们喜欢用直线画长方形楼房 。然而,同年级的另外一位老师则鼓励幼儿用另外的线条来,绘画更多形状的楼房 。这样,幼儿的创造意识被激活了于是:“蘑菇房、两用房、树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儿的笔下诞生了 。
2、形
在幼儿非常喜爱的美术活动中,他们具有纯真的想象和丰富的创造力 。如今,幼儿观察物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它夸张、变形 。这是孩子们特有的感觉,为他们的创造想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什么都急于去尝试,非常愿意表现,没有束手束脚的顾虑,所以很多幼儿不会去考虑物体比例的正确与否,只会通过自己的创造想象把眼前所见的物体进行夸张、变化出来 。如画《快乐的小丑》幼儿会把手、脚都画得很长、很细,身体很小、头很大、衣服、五官画得很夸张等等 。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自由大胆的特点,让他们运用夸张的造型变化,进行想象画创作 。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 。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
3、色
美术教学中色彩的美观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幼儿时期,他们最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 。但对孩子们不要给予指定用色方法,让幼儿凭自己的情感大胆创造想象,涂上自己喜爱的色彩,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 。如画《我心中的太阳》,老师让幼儿自由想象太阳的颜色 。你觉得是什么呢?幼儿可以随意用色 。在画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颜色?”因此,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就体现出来了,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更有创意 。
(三)善于启发和引导,精心设计活动环节 。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的培养 。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艺术表现模式化、固定化,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 。新《纲要》中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因此,作为教师在活动中应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老师还必须了解幼儿,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大人相比是浅显简单的,生活经验缺乏的他们理解语言符号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世界无限空间之中 。比如,老师教幼儿画《神奇的鱼》时,先和幼儿一起谈谈我们在电视里或别的地方看到了哪些鱼,启发幼儿回忆鱼儿生活的地方和鱼的基本特征,孩子们根据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忆,争先恐后地说:鱼是生活在水里,它游的时候,尾巴也会跟着摇去,它还有控制方向的鱼鳍等等 。最后他们设计出的鱼,造型奇特且动作富有变化,情节颇具童趣,表现出极有个性的创造 。幼儿心理具有泛灵性的特点,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与创造 。当我们把太阳叫做太阳公公时,幼儿便给太阳画上胡子 。面对丰富多彩的语言,幼儿更感兴趣更易理解,生动、形象的描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 。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孩子们的绘画过程不但给予了他们动手操作的乐趣,而且也是一种快乐的创造 。他们具有表现形象的潜在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认识不完全,常常会把局部不同特征的事物混在一起,组成新的、非现实的、怪异的形象,有的反倒会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只是,幼儿不能明确地意识到,教师适时的提醒鼓励能激起他们新的创造热情 。如:老师在让幼儿绘画《我设计的桥》时,一个幼儿将画面涂成绿色,这可能是一种创造行为,也可能是无意的个性化行为 。而余老师没有批评而是说:“瞧!扬扬画的桥居然是绿色的,哇!到夏天可就凉快啦,绿色的桥一定有一个特别的故事,画给我们看看吧!”顷刻幼儿的创造似万花筒一般奇异而美不胜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