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战吕布起因经过结果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二 )


紧接着刘备又与张飞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唆使吕布在徐州、小沛、下邳之间与曹操打消耗战,大大削减了曹操征服天下的锐气和速度 。早年的刘备真是智勇双全、收放有余啊 。
如同曹操刺董受惊后身体和性情开始变坏一样,刘备在三英战吕布之后也产生了兄弟芥蒂 。尤其是关羽,开始怀疑刘备的私心了 。你不仁我就不义,在忠君与尊兄之间,他选择了忠君,给刘备制造了大麻烦 。
三、曹操和刘备互有失算,势均力敌
得益于新思维新手段的合理运用,汉末的天空次第升起了两颗明星 。当第9回董卓覆灭时,曹操成了献帝苦盼的诺亚方舟;当第19回吕布殒命时,刘备也成了百姓呼唤的救命稻草 。天时与人和,二人各得其所 。那么,他们为什么都没有顺利吃掉对方呢?原因在于互有失算 。
曹操以为得罪一个县令陈宫不足为虑,没料到正是他让吕布如虎添翼,让刘备悄然坐大……刘备则以为失信一个二弟关羽无足轻重,不曾想他反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诛颜良斩文丑,致使曹操出人意料战胜了袁绍 。
须知刘备原本还要借袁绍遏制曹操的呀,就像曹操借李傕、郭汜之力铲除王允一样,环外套环 。这也是当时刘备只身来到袁绍身边,帮他加油鼓劲的原因 。很遗憾,刘备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不知诸葛亮是否看到,先帝“中道崩殂”始于官渡 。

三英战吕布起因经过结果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文章插图
曹操
比较两人的连环计,从理论上说,“人和”高于“天时”,刘备比曹操擅长谋划;从实践上看,曹操虽收官不严,但总算落实,曹操比刘备更有执行力 。两位“煮酒英雄”就这样极不情愿地碰面了,形成了势均力敌的鼎足之势 。
尽管站在国家的高度看,曹、刘是“三国”之初双轨制革命不可或缺的对立统一的整体,但就其个体而言,还是存有很多局限 。(这里暂不讨论孙吴的作用 。)
第一,他们的偏执思维 。尽管他们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徐图”意识,但曹操还是太激进,太信奉天时决定论 。
刘协虽贵为天子,却不是刘家最有本事人,仅仅挟持他是不够的,而且不应该为刘室宗亲提供协作的机会,比如让刘备从刘协那里得皇叔之天时,从刘表那里得新野之地利 。
相反,刘备太保守,太相信人和决定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刘备自以为绰绰有余的人和却被曹操所用 。关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而非备也!
第二、他们的特殊身份 。1、校尉不是最底层的士卒,织席贩屦者不是最低微的贫民 。2、他们一个是宦官之“后”,一个是皇室宗亲,都与旧王室有着无法割舍的干系 。这些高起点是他们革命的有利条件,但也决定了他们不能完全站在民众的立场将革命进行到底 。
刘备太保守,太相信人和决定论
改朝换代,除了需要天、地、人多轨并行之外,还需要恒产到无产的层层深入 。所以曹、刘后来又遭到了更低贱的诸葛兄弟和司马家族的二次革命 。其中司马氏身份最低,且将天、人作了同姓合并,最终胜出 。(山野闲人司马徽谋人和,养马倌司马懿占天时 。)
曹操沾染了军人的尚武好斗以及Yan党的反复无常
第三、他们的庸常性格 。曹操沾染了军人的尚武好斗以及Yan党的反复无常;刘备则传承了手艺人的小资情调和汉室宗亲的自私自利 。职业、环境和血缘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发展空间 。
谁说罗贯中否定农民呢?恰恰相反,农民是他心中的救世主,地位越低,越具备仁、义、勇、智、慧的潜能 。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
罗贯中只是不认同农民起义直接推翻旧王朝的想法或做法,新的贫农王需要战争提供足够民主的机会,也需要接受战争足够残酷的洗礼 。
四、《三国演义》与《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之悲喜双璧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政治集团、高级谋士之间存在或正或反的接力关系,实际上《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也是姊妹篇 。
表面看,它们一文一武,一缓一急,一陰一陽,毫不相干,其实内在的文学结构和哲学理念十分接近 。譬如都坚持无神论,都运用了辩证法和逻辑律;譬如在人物关系上,黛玉、宝钗、湘云、香菱近似于刘备、曹操、孙权、诸葛司马 。而裙钗心仪的贾宝玉则相当于英雄们谋求的“天下”(参考汪宏华其它相关文章) 。
两部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红楼梦》是一场关于“普通人”(贾宝玉)从冥顽走向自觉的大喜剧;《三国演义》是一场关于天下与英雄从创新堕入蒙昧的大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