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房价多少钱一平 平谷是北京最穷的地方吗( 三 )


矿产资源
已知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矿产资源有20余种 。已探明储量58处 。有矿床、矿点、矿化点79处,其中初步勘查6处,详细勘查4处,普查13处,矿点检查56处 。列入国家矿产储量平衡表的21处 。镇罗营的花岗岩,储量3000多万立方米,国家建材部门命名为“平谷红” 。
农业资源
平谷区是北京市农业大区,农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2016年末,农业增加值占比8.4%,在全市处于较高水平 。
“平谷大桃”、“北寨红杏”、茅山后“佛见喜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纳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平谷区现有大桃面积22万亩,平谷拥有大桃品种200多个,白桃、蟠桃、油桃、黄桃四大系列,主栽品种40余个,平谷大桃采取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两种方式,设施桃与露地早中晚熟相对接,使平谷区从3月底至10月底均有鲜桃上市,实现了三季有鲜桃 。
全区劳动力总数为18万人,汉族占全区人口的95.6%,满、壮、蒙、回、彝、苗、土、瑶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4.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人 。2012年年末,常住人口42万人,比2011年增加0.2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5.2万人,比2011年增加0.1万人;男性人口21.4万人,女性人口20.6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90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4.3万人,15-64岁人口33.4万人,65岁以上人口4.3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10.24%、79.52%、10.24%;同2011年相比,0-14岁人口提高了0.1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提高了0.3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减少了0.52个百分点 。
常住人口: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3.7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 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5.5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2.6%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4.5 万人,占比为56.1%,比上年提高1 个百分点 。男性人口22.2 万人,女性人口21.5 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3 。全区常住人口密度为460 人/平方公里,同比每平方公里增加15 人 。
户籍人口:201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25 人 。其中农业人口18.3 万人,非农业人口21.9 万人 。户籍人口出生率10.78‰,死亡率1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 。户籍人口男女出生比例为101:100 。
土著
平谷地区开发较早,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群居于泃、洳二河沿岸,夏商至秦汉,逐步形成一些村庄,如北埝头、南独乐河、夏各庄、大旺务商周时成村,刘家河、祖务、北城子、山东庄、小北关秦汉时成村 。均为汉族先民 。明洪武年间河北诸县以社分里甲,以邻近的110户为1里 。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县编户13里,计4社9屯 。其中以社称之者,均为土著,有辛寨社、鹿角社、独乐社、坊廓社 。人口400多户 。明代进士、举人、贡生由4社中考取者,刘112人,包括李、刘、郎、王、孙、宫、钱、韩、耿、张、宋、崔、杨、赵、郝、黄、边、沈、贾、倪、马、徐、阎、安、吉26姓 。太平街、和平街、胜利街、大华山、滑子、倪家洼等村的倪姓,均为明代进士倪光荐的后代 。峨嵋山村、英城村的黄姓,均为明代进士黄绶的后代 。
移民
一为民屯:明初移民,由布政司编里发迁,或由吏部编里发迁 。迁民由后军都督押解送交各地州县辖治,以屯田区域分里甲 。洪武年间,多从长城以北大漠一带迁入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以屯名里的有9个,为日勤屯、迁民屯、泰务屯、高村屯、祖务屯、安固屯、负廓屯、广储屯、广成屯,900多户 。迁民以1~3口之家为多,计2000余人 。永乐年间民屯多来自山西、山东 。高家庄的高家,河北村的刘家、李家,李蔡街的李家、蔡家,小屯村的范家,后北宫村的景家,小辛寨村的郭家,均由山东省迁来 。西古村的陈家,白各庄村的王家,由山西迁来 。此外,1946年、1950年从蓟县、三河、怀柔、密云划入的168个村庄中,尚有众多迁民所建村庄 。移民多以姓氏(迁民始祖)和原籍为村名,今县内以姓氏和外地地名为村名的有80多个 。如李蔡街、因明代李蔡二姓首先迁居于此,故名 。高家庄、周村,均为山东省的高家庄、周村迁来,沿用旧名,以为纪念 。清顺治年间,镶黄旗、正白旗的部分旗人迁居平谷 。马各庄的徐姓,杨各庄的周姓,马坊的傅姓,赵家务的董姓,张各庄的陈姓,夏各庄的李姓,大旺务村的耿姓,大华山村的金姓,行宫村的张姓,均为旗人后代 。
二为军屯:“籍民为军,选民丁立都卫,置卫屯田,谓之军屯 。军屯归卫所长官管理,每名军士授田50亩 。在边防地区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在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明史·食货志》) 。明永乐二年(1404年),营州中屯卫由塞外徙入平谷,卫下设左、右、中、前、后千户所,每所1120人 。千户所下设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2名、小旗10名,计110人 。明代,营州中屯卫未再迁移,入清后,多定居平谷 。永乐年间的军屯,多从凤阳府、淮安府、荆州府、扬州府、太平府、滁州府、松江府、福州府、徐州府、庐州府、湖州府、上海县徙来 。两代由营州中屯卫考取进士、举人、贡生者54人,有王、金、范、谭、姚、曾、钱、刘、唐、攻、罗、宋、胡、周、鲁、陈、傅、阎、李、杜、方、景、贾等23姓,后多成为平谷大族 。和平街、太平街、上营、罗家庄、井儿峪等村金姓,为明代进士金纯的后代 。县旧有大王府、许家府、龙家府、下箭府,相传为营州中屯卫千户所驻地,定居后演变为村庄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所立的营州中屯卫世袭指挥同知杨家墓志载:“一世杨春、二世杨镛、三世杨享义、四世杨玉涿、五世杨迪、六世杨清、七世李家猷,原籍湖州,卒皆葬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