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 在新石器时代 , 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 , 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 , 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 , 生活于水乡 , 自比是龙的子孙 。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 , 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 , 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 , 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上海县马桥公社俞塘村的一片古海滩上 , 原住着一群古越族先民 。专家推测 , 最早是古越祖先将部落图腾绘制在独木舟上 , 又划着这种舟去探亲访友 , 有时大家遇到一起 , 便会趁兴比赛谁划得快 。随着龙神观念逐渐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意识后 , 图腾舟也就演变成了各式各样的龙舟 , 并从中产生出竞渡的游艺形式 , 此后渐渐形成为中国各地的传统风俗 。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 , 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 , 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 , 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 , 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 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 , 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 , 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 , 绘图腾神 , 也给自己取乐 。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
古研究的发展和发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证实 , 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科学的 。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 , 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源地 。从发掘的原始文化遗存和历史传说结合起来看 , 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 , 即古百越族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 , 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龙祖的节日 。
端午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 , 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 , 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 , 附会以纪念屈原跳江自尽而最后形成端午节传统风俗 。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 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 。
纪念说质疑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 说法甚多 , 诸如:“纪念屈原说 , 纪念伍子胥说 ,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 , 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南北朝时代 , 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方记载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 , 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端午节划船比赛 , 在纪念屈原前该活动早已出现 。而在东吴 , 是纪念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又说竞渡源于勾践操练水军;显然 , 端午竞渡之俗因地域不同而所纪念人物说法不同 。
对于诸“历史人物纪念说” , 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 , 难以置信 。尤其是可疑的“屈原” , 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 , 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 , 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 。[9]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 , 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 , 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在司马迁前至战国屈原所在时期百几年这段时间里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 , 屈原是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才首次出现 , 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 , 史书上不该空缺的 , 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写了个《屈原列传》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 , 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 。
在《续齐谐记》记述中 , 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爱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前后 , 爱国地点和目标是楚国 , 当时秦国负责扮演的是侵略者的角色 。且不讨论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 , 如果屈原真爱国那可上前线英勇杀敌去 , 跑到江边去进行“爱国自杀” , 这种爱国方法特另类 。假如屈原真的是爱国 , 那他爱的只是他的楚国 , 此后东亚大陆的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很多个国家 , 祖国也换了一次又一次 。属于当时楚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 , 但是当时的秦、齐、燕、赵、魏、韩这六个外国的后裔 , 吃粽子纪念屈原属于莫名其妙了 。
- 什么镜什么什么的成语
- 关于杜牧的故事
- 什么九一什么的成语
- 衣服上的洗衣粉残留怎么去除
- 衣服上的鞋油怎么清洗
- 衣服上的血迹洗不掉怎么办
- 高晓攀演的阎王是什么电视剧
- 衣服上的烟味酒味火锅味怎么去掉
- 衣服上的饮料污渍如何去除
-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