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是什么的民族乐器( 二 )


马头琴为擦弦类弦鸣乐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为饰而得名 。它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拉弓等部分组成 。共鸣箱多为梯形 , 也有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的 。箱框板用硬质木板制作 , 两面蒙以马皮或牛皮、羊皮 , 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板的 。琴杆用色木、梨木或红木等制作 , 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 , 顶端为琴头 。拉弓多用藤条或木杆与马尾作成 , 两条琴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马尾合成 , 两端用丝弦结住 , 系于琴上 。
马头琴的起源
【马头琴是什么的民族乐器】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 ,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 , 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 。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 。据《马可波罗游记》载 , 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 , 可能是其前身 。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 , 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 , 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 , 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 , 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
马头琴的出现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 , 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 , 不是马头琴 , 而是火必思、托布秀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 。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 , 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 , 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 , 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 , 善弹火必思 , 喜跳集体踏歌 。
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 , 得到广泛普及 , 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 , 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显然 , 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 , 火必思逐渐衰退 , 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 。
马头琴的演奏方法
马头琴的演奏方法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 , 它的弓不是夹在琴的里外弦之间 , 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弦拉奏的 。多用作独奏或自拉自唱 。其发音柔和、浑厚而低沉 , 音色悠扬、醇美 , 富有草原风味 , 因而有人形容说:“对于草原的描述 , 一首马头琴的旋律 , 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
马头琴的优秀曲目
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 , 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 , 富于草原特色 , 曲调委婉 , 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对马的歌唱 。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牧马人之歌》、《青松》、《朝霞》、《叙事曲》、《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马的步伐》、《干杯》、《蒙古小调》、《草原连着北京》、《赞歌》、《森吉德玛》、《蓝色摇篮曲》、《奔驼》、《初升的太阳》、《回旋曲》、《万马奔腾》、《欢乐的草原》、《牧马人》、《苏和的小白马》、《敖特尔青年》、《命运》、《鄂尔多斯高原》等 。
马头琴是哪个民族 马头琴是什么乐器1、马头琴 , 蒙古族拉弦乐器 。蒙语称莫林胡兀尔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 。
2、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 , 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 , 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琴身木制 , 长约一米 , 有两根弦 , 共鸣箱呈梯形 , 声音圆润 , 低回宛转 , 音量较弱 。
马头琴属于什么乐器?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 ,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 , 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 。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 。据《马可波罗游记》载 , 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 , 可能是其前身 。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 , 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哲黑木、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 “弓弦胡琴”等叫法 。队内蒙古外 , 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