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是什么意思( 三 )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章炳麟认为:“中国云者 , 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 , 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这里强调中华一词乃区别文化高下之族的含义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 , 这是由于中华与华夏一词有关 。华夏文化发达 , 遂以中华自称 。
“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梁启超提出 , 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建立国族的重要概念 。“梁启超 , 杨度和章太炎等人 , 是较早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先驱 。梁启超最早使用“中华民族” , 但是梁启超也创造了东方民族一词 , 他于1899年所撰之《东籍月旦》 , 中有“日本人十年前 , 大率翻译西籍 , 袭用其体例名义 , 天野为之所著万国历史 , 其自序乃至谓东方民族”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在梁启超等先贤的话语中 , 渐渐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 经由最初的强调满汉之辨和排满 , 到梁启超的主张“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 , 到“五族共和” , 再到新中国参照苏联民族理论的识别认定活动 , 最终使“中华民族”的概念成为中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的代称 。
这一概念真正深入人心还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才最后亮侍完成 , 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三点原因导致:1、大规模抗战使大多数中国人有了共同的历史命运与集体记忆;2、国共联合与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主义深入人心;3、战争造成的人员迁徙打破了原来的地域隔绝 。
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提出到不断的引申和发展 , 在现今文辞用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国各民族的代称 , 而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紧密相连的整体的代称 。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提到的“中华民族”就是这个概念 , 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也是这样一个概念 。
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 , “中华民族”一辞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 。从感性意义上来讲 , 应该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的引申和发展 , 具有广泛的涵盖意义 。同时 , 现代概念上的中华民族 , 也是广义上的中国的一个代称 。
根据中国的官方文件 , 中华民族的历史可追源到汉族的神话炎黄起源 , 而在现代则包含在中国境内非汉族的少数族群(然而这些民族不是汉民族) , 有时还延伸包括中国境外的海外华人(没有中国国籍) 。
中华民族因此并不是单纯的民族、种族、公民的人群分类概念 , 而是政治词汇 。可能因历史、政治及国族立场不同 , 中华民族在族群内涵及地理范围上或有差异 。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兆孙前题下团结奋进 , 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 , 日月同辉 。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 , 何子渊的教育革新 , 再到辛亥革命 , 无不得益于华夏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就像是泰山、长城一般壮丽的雄峙于世界的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