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全草的药用( 三 )


②应用范围与疗效
临床应用蒲公英的范围较广 。仅据上海市试用注射剂治疗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就达40种左右,计700余例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6例,痊愈38例,有效13例;急、慢性支气管炎69例,痊愈19例,有效44例;肺炎43例,痊愈37例,有效1例;传染性肝炎97例,痊愈47例,有效19例;泌尿系痞染52例,痊愈25例,有效14例;各种外科疾患(包括疖肿、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胰腺炎、丹毒、阑尾炎、胆囊炎、脉管炎)184例,痊愈42例,有效31例;用于手术后预防感染39例,效果满意者33例,有效者5例;五官科炎症(包括急性和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急慢性副鼻窦炎、急性耳廓软骨膜炎、牙周炎、眼结膜炎)194例,痊愈143例,有效41例;骨科炎症(包括开放性骨折炎症、骨髓炎等)12例,痊愈8例,有效2例;皮肤科炎症(多发性毛囊炎、传染性湿疹、脓疱疮、皮肤感染等)24例,痊愈23例,有效1例 。其它如败血症、伤寒、胆道感染、腮腺炎、输卵管炎、附睾炎,以及肿瘤、结核等的继发感染,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病例均很少,有待进一步观察 。蒲公英制剂在一定程度上似可代替抗菌素使用,对某些疾病还表现出广谱抗菌素的作用;从治疗病毒性感冒、肝炎等的效果来看,可能还有抗病毒作用 。
此外,蒲公英还曾用于:一慢性胃炎:用蒲公英5钱,酒酿1食匙,水煎两次混合,早、中、晚饭后服;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用蒲公英根制成散剂,每日3次,每次5分,饭后服;三先天性血管瘤:取鲜蒲公英叶、茎的白汁,涂擦血管瘤表面,每日5~10次 。
③副作用
一般很少 。但有个别病例静脉滴注后出现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部分病人服用片剂后有胃部发热感觉;服用蒲公英酒浸剂有头晕、恶心、多汗等酒性反应,少数病例出现荨麻疹,个别病例出现荨麻疹并发结合膜炎,停药后即消失 。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 。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 。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 。"
②《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 。希雍有曰:"甘平之剂,能补肝肾 。"味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
③《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 。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 。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 。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权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 。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 。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 。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 。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 。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 。""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 。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
④《医林纂要》:"蒲公英,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疗毒乳痈,皆泻火安土之功 。通乳汁,以形用也 。固齿牙,去阳明热也 。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 。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隔,则有可得效之理也 。"
⑤《本草求真》:"蒲公英,能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 。缘属肝,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白芷等药同治 。"
⑥《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 。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
提醒您:蒲公英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清肝明目的功效 。
蒲公英,中药名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其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苦、甘,寒 。主要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