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李建成谁更有能力( 二 )


据史书所载,李元吉曾多次在李建成面前激情表态,愿亲刃李世民 。有一次,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府,李元吉暗伏刺客欲于席间击杀李世民 。反而是李建成心地仁厚,念及兄弟骨肉,怕因此而惊骇了李渊,及时制止了他的行动 。在后来激烈的争权斗争中,李建成数次阻止了李元吉对李世民人身性命的攻击,这就更能反映出他性情宽厚的一面 。
在“杨文干事件”中,李建成受到李世民的诬陷时,东宫文武僚属劝他据城起兵,而他却选择了遵旨前往拜谒李渊,一方面说明了他的明智,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他的确没有造反之心,所以胸怀朗朗,有信心李渊会明察是非,查出他是无辜的 。果然,李渊清醒镇静下来回心一想,自然马上意识到李建成作乱之事太过于不近情理,十有八九是李世民诬陷所致 。
总而言之,李建成决非史书上所载的那种心胸狭隘、无德无才之人 。若他能继位,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相信其政绩至少可以媲美于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 。以李建成的仁慈贤德和对经济建设的才能,史学者何木风说:“建成太子上台的第一件事必是轻徭役……这是肯定的,是由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些大臣们在李建成的领导下未尝不可创造出另一模样的大唐盛世,而这样的大唐盛世是真实的,因为是真正的准皇帝李建成创造的”
在史学家的眼里,李建成的文武双全、军功政绩和他仁慈宽厚的悲剧人生,令人痛惜而同情!
谈到李世民,只要你认真地研究史书,从那些自相矛盾欲盖弥彰的字里行间,你就会清楚地看到,被一道道“赞美”的“英雄” 的光环笼罩着李世民,被千百世人歌功颂德誉为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其实是一种“虚伪”的假像:
一.军事上屡打打败仗 。推过于人,夸功于已
史学家评李建成静若止水;李世民性烈如火 。象火一样焦躁的李世民在军事上一败于薜举二败于李密三败于宋金刚四败于刘黑闼 。据史书所载,第一次出战薛举时,李世民患了疟疾,卧病军营,将兵权交托于刘文静和殷开山,并嘱托他二人不可轻易出兵 。但二人不听嘱托,私自出兵,结果在浅水原被薛举偷袭而大败,士卒死亡竟高达十分之五六,许多大将被俘 。李世民只得率残兵退回长安,以致“京师骚动” ……李世民在此次大败中,不管他是真病假病,骄兵致败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 。再说,以李世民治军之严,刘文静又长期做他副手,岂有不听将令而擅自出兵之理?
李世民大肆吹嘘的河东道打败刘武周、宋金刚,其实都是高祖李渊亲征的结果 。当时李世民不但没有功绩还打了败仗,被撤去太尉之职 。李世民纵兵四出抄掠血腥屠城使他名声极臭 。
在镇压河北、山东刘黑闼叛军时,差点被刘黑闼叛军活捉 。最后还是在太子李建成的恩威并进,太子“悉解囚俘,放其家属,慰谕遣之,人心始定” 。一举平定山东、河北一带多年的反叛势力 。武德七年,高祖令李建成出秦州,李世民出并州击突厥 。结果,李建成大胜,而李世民败于突厥,丢了并州,张谨战死,被高祖一顿臭骂,以李元吉取代李世民陕道行台之职权 。
很多人不了解史实,胡乱吹捧“秦王李世民打下了大唐天下……”其实,有史料证实:大唐的半壁江山是赵郡王李孝恭打下来,李孝恭横扫江南如卷席 。玄武门事变后,军事天才赵郡王李孝恭也被李世民软禁了起来 。
二.人格卑劣,品德下流
李世民得国不正,逼父、弑兄、屠弟、夺妻、血腥篡权 。李世民自知“以臣谋君是不忠;以子逼父是不孝,血洗两宫是不仁;以弟杀兄是不义”的行为,无论从儒家道德还是从法家观念来看,都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为了不被后人唾骂,他便责令当朝史官们编纂歪曲、掩盖历史真相的大唐史书,把自己打扮成圣明之君 。为了给玄武门阴谋制造合理依据,就对父皇、兄弟和武德年间的多数功臣大泼污水,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罪过归于别人,竭力为自己贴金 。
据史载:突厥退兵后,李渊命兄弟三人驰射角胜,李建成将一匹劣马付于李世民,结果劣马连蹶三次,李世民都适时跳离马背,免于遭殃 。有史学者对此事提出四个疑点:一是李世民与李建成明争暗斗多时,如何会让李建成为其挑马,又如何会乘上此马?二是李建成如何会在父皇面前使出这等拙劣手腕?三是李世民久历沙场,骑术高超,如何不识蹶弓劣马?四是即便碍于情面骑上劣马,一蹶即当换骑,如何三蹶?
另一桩公案是玄武门之变前两三天,据说也是决定性的事件 。史载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李元吉招李世民入宫宴饮,谋以鸩毒,结果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斗” 。引用史学者的话说:此事捏造之嫌恐怕比上例犹有过之 。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矛盾已然激化到无可收拾,两大阵营剑拔弩张,频频发生冲突,如何又有聚宴之理?即便聚宴,李世民又如何敢饮鸿门之酒?更滑稽的是,喝了鸩酒又居然不死,难道李世民内功深厚到“吐血数升”即可的地步?又或李建成一时糊涂,从黑市上买来了伪劣产品?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便是这个“吐血数斗”的李世民,两三天后在玄武门前生龙活虎,力挽强弓,一箭穿心,射杀了长兄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