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松鬼楼闹鬼事件真相揭秘 劲松鬼楼改编的电影( 二 )


但这后来有了房价走势这么个东西,而朝阳南部,尤其是东南三环一带的升值略慢,总得有个解释啊 。于是,逐渐的就把这里也归入了南城,都统一用“南三北五”来解释,这样也就省事儿了 。
真要细究起来也可以算,因为北京南城也分南北,是以两广路为界的 。劲松肯定是都在广渠路以南,所以算成南城也不算错 。但这实际上没什么意义,因为西部就没这概念,广安门外根本无所谓南北城,到了六里桥也就没法分了,南边还有丽泽首经贸和丰科园呢,强行弄什么南北的区分倒显得矫情 。
其实劲松乃至朝阳南部一带发展相对慢,除了历史成因,主要就是当年没什么规划 。那会儿还是7/80年代,能给单位职工提供房子就很不错了,谁还敢奢望什么配套啊 。所以这里和方庄的整体规划完全不同,几乎算是野蛮生长的 。
我还问过个当年的设计师老爷子,那会儿的理念是什么?回答就俩字儿:缺钱 。缺钱当然不能说是理念,但却是实际情况 。所以只能是尽可能的把房子盖结实就行了,得抗的住唐山大地震的级别,其他的配套什么的都是细节 。
看看劲松有多少个单位就能知道当年的难处了 。我知道的就有北重、北内、北汽、北人、化设、化实、轻工部、有机部、纺织部、市委市政府等等,至少三十个产权单位以上 。那这么多单位,如果遇到需要共同出资解决的问题,谁挑头儿谁协调怎么分配资金就成了问题,尤其是工厂单位太多,逐渐的都关停并转了,更影响了维护 。
当然现在是好多了,老旧小区维护已经成了工作重点,劲松和武圣潘家园一带自然更加应该是重点了 。今年的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就严重表扬了劲松的改造,“劲松模式”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标杆和学习榜样 。
四、
我是真的希望劲松转变的,要不都委屈了这里 。在90年代,劲松虽然算不上富人区,但美食一条街却是闻名北京的 。那会儿南城就两个美食街,除了方庄就是劲松 。方庄就有点儿贵了,劲松更合适 。
当年每个夏天的劲松都热闹极了,那会儿也没这么多限制,一条街摆的都是桌子 。最常去的是食为先和炸酱面大王,也说不清楚怎么好吃,但就是到了南城就愿意去 。后来炸酱面大王还开了分店,在红桥 。传说生意火到爆,真的是爆了,前三天吃光了店里所有的存货,进货都来不及,只好临时停业 。这放到今天是妥妥的网红店,不用宣传就自带流量 。
食为先有一段时间最流行的是香油碟儿,据说是最正宗的麻辣烫 。但我这肚子不争气,只要吃油多了就闹腾 。但为了显得时尚还得咬着牙享受,痛并快乐着 。
2000年之后是全北京到处发展起来,逐渐的也不怎么去劲松了 。老公房社区都这样,逐渐的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占比越来越少,美食街也没有当年的地位了 。
五、
上次去劲松还是朋友给拉去的,得有六七年前了 。他的远房长辈被人骗着加入投资,竟然相信了所谓的“以房养老” 。房子抵押了,但人家骗子也就还了前几个月的贷款,之后再也没管过 。眼看着房子要被拍卖,问能怎么办?
没任何的办法,这帮骗子实在是丧尽天良,连老人最后的棺材本儿都要骗 。老两口儿都祸到临头了还幻想着找组织找单位解决,可这已经不是30年前了 。房子是你自己的,怎么处理人家单位都管不着 。
后来我也不知道什么结果,这种事儿问了都是给自己添堵 。现在的这种骗子专门在这种老社区转悠,就利用独居老人们既不懂又逞能的心理行骗 。我有时候都琢磨,应该让政协提个建议,60岁以上的老人必须指定监护人,在没有监护人的陪同许可下,不允许进行财产手续,或许能挽救不少家庭 。
【劲松鬼楼闹鬼事件真相揭秘 劲松鬼楼改编的电影】但这也只是个梦想吧,这是对老人的不尊重,而人老了,很多时候是听不进道理的 。没办法,就像这逐渐老去的社区,再怎么维护也只是维持而已,弄不好过几年依然照旧 。前些日子听说是一区的114楼终于原址重建了,好事儿,希望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