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清朝康熙年间,何国宗、梅谷等人编著的《数理精蕴》,列举了一套专用数字名称:个(100)、百(102)、千(103)、万(104)、亿(108)、兆(1012)、京(1016)、垓(1020)、秭(1024)、穰(1028)、沟(1032)、涧(1036)、正(1040)、载(1044)、极(1048)、恒河沙(1052)、阿僧祗(1056)、那由他(1060)、不可思议(1064)等;
【清朝用阿拉伯数字吗】其中前几个是十进制、从亿开始为万进制 。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记帐1、在数学史上,阿拉伯数字被称作“印度-阿拉伯数字” 。它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印度传到阿拉伯,12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称它为“阿拉伯数字” 。印度数码早在公元8世纪初叶就传到中国,但没有流行开来 。直到20世纪初,随着近代数学在中国的兴起,阿拉伯数字才被广泛地使用 。
2、我国九九乘法表起源甚早 。至迟于春秋鲁桓公时已有九九,成书于春秋战国间的《管子》,书中提到“安戏作九九之数以应天道” 。在战国时代,九九口诀已经相当流行,诸子著作如《荀子》等已把乘法口诀的文句作为科学上的论证来引用了 。
3、中国古代会计制度经历了文字叙述式到定式表达式、从单式簿记到复式簿记的演变过程 。单式簿记经历了从三柱结算法到四柱结算法的沿革,而复式簿记则经历了从龙门账法到四脚账法的演进 。具体见下面这篇文章:
中国古代的会计制度的沿革
我国会计制度源远流长,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记录计量到单式簿记再到复式簿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沿革过程 。
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及消费等问题凸现,“计数”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必要,人们逐渐形成数量观念,并尝试着以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式来表现经济活动及其所反映的数量关系 。由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的“会计”行为,或者说,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状态,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 。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 。中国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 。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初步形成会计工作组织系统 。当时已形成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
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 。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 。具体说是要求会计的收付存平衡正确无误 。它与目前的“客观性”原则相似 。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在会计簿书真实性和保管方面,规定会计簿书如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在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契(当时的原始凭证)如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在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在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等处罚 。秦汉时期,中国在记账方法上已超越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建立起另一种形式的“单式记账法”,即以“入、出”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 。它以“入-出=余”作为结算的基本公式,即“三柱结算法”,又称为“入出(或收付)记账法” 。西汉时采用的由郡国向朝廷呈报财务收支簿——“上计簿”可视为“会计报告”的滥觞 。南北朝时期,苏绰创造“朱出墨入记账法”,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 。
唐宋时期,我国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推进 。首先,产生了《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会计录》等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著作 。《元和国计簿》和《太和国计簿》分别为唐人李吉甫、韦处厚所撰,收录了唐代人口、赋役、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统计资料,按照国家财政收入项目分别记载其收入数字 。《会计录》为宋人所编,是一种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财政收支项目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经济文献 。其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部分,包括户籍计账方面的资料和当年财政收支的实际数额;二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的分析比较部分,也可称为会计分析部分 。其次,创立了“四柱结算法” 。所谓“四柱”,是指旧管(上期结余)、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和实在(本期结存)四个栏目 。这种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付的记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又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之起到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作用;可以说,“四柱结算法”的发明把我国的簿记发展提到一个较为科学的高度 。四柱结算法中四柱平衡关系形成了会计上的方程式,这不仅成为我国传统的中式记账法(中式簿记)的一个特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一直沿用下来 。最后,在宋代建立了我国会计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政府会计组织——“三司会计司”,总核天下财赋收入,提高了会计机构的地位;同时,随着人们对账簿的认识,宋代产生并流行着一些有关账簿的专门用语 。此外,“簿记”一词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亦已见于宋代的文献中 。宋代的会计凭证可分为收入与支出两类,皆有正副两联,凭证和账簿都作为重要档案一起由专吏负责长期保存 。
- 篮球鞋气垫怎么用
- 清朝雍正有多少个妃子最宠爱哪个
- 杭州有几个汽车用品批发市场
- 三星Note3安全模式有什么用
- 清朝发明了什么东西
- 清朝多少年江山
- 清朝都有那些著作
- 清朝顶戴红色花翎的是几品官
- 饮用水中含碱量大怎么办
- 电镀在塑料上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