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心声的含义( 三 )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 , 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一)导人
同学们 , 你们平时都在想些什么呢请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举手回答 , 听他们说学习和生活的感受) 。面对人生 , 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 ,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 , 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
(二)整体感知 , 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 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
2·在复述的基础上 , 请同学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师点评 。
3·迸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
(1)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
(2)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
●李东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
●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
(3)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东京勇敢举手 , 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
(三)自主阅读 , 体验感悟
l·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已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 , 并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 。
(1)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小说着重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
(2)老师引导学生把握的要点:李东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
2·教师引导学生迸--步阅读全文 , 讨论:李东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1)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人揣摩 , 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 , 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 , 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 。
(2)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 , 渴望得到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 , 家庭温暧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 。总而言之 , 李东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
[问题]小说一开始写到:当他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 , "他喜欢极了 。那个贫苫的、可伶的小人儿凡卡 , 不知怎么 , 总是缠在他心上 , 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为什么
学生A:凡卡使他想起了在乡下跟爷爷一起的幸福生活 , 想起了爷爷在晚上乘凉时绐他讲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
学生B:也想起了和妮儿一块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 。
(教师点拨:"心声"的第一层含义是指李京京深埋心底的亲情、友情)
3·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人阅读体验 , 有感情地朗读 。
[问题]为了表达这种感情 , 李东京有怎样的表现呢
学生A:他眼巴巴地望着老师 , 结结巴巴地说:"老师 , 我能……念一一他真想念一段 , 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 , 行吗?李京京垂下头 。他准能念好 。"
学生B-在公开课上 , 一一"他咬紧了嘴唇 , 郑重地举起右手 , 眼晴--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
程老师(声音发颤地)说:"李东京 , 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
作者之所以不惜笔墨描写李东京的心理活动和读书情景 , 就是要告诉读者"心声"还有另一含义 , 即李京京非常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愿望 。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 , 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发展的关注 , 对教育问题的关注 。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 , 感动了自己 , 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一位师生 。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
(四)赏析体会
l·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课文的自主性 , 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 。以学生选择重点语段朗读、赏析为主 , 教师适时指导赏析 。
2·关于小说主旨 , 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独到发现与体会赏析 。关于小说的艺术特色 , 应落实好重点问题: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栉描写、环境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结构上的双线交织 , 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 。
(五)合作探究
[问题]怎样认识、理解李东京这一人物形象
(要点提示:京京这样的同学 , 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常有 。在同学与老师的眼T算不上优秀学生 , 所以他想读课文这一小小的要求不能满足 , 当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指出同学读的不对时又遭耻笑 。然而京京的所做所为有什么错吗不是 , 是老师与同学们以习惯认识来看问题 , 放学了 , 京京注意力在窗外遭到呵斥 , 当老师布置公开课事宜时京京更是躁动不安 , 他想说什么却又引来老师的不满 , 然而他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心声 , 却被无情地拒绝了 。京京的委屈、失望和破碎的心又有谁理解呢可是他大喜欢这篇课文 , 他大喜欢凡卡 。这种喜欢是真心的、真情的 。这就使京京能从心里去感受凡卡的一切 , 这是多么珍贵的学习动机 , 这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在京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是极为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