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得黑面包指的是( 七 )


①这三句话写了抱回西蒙孩子时的动作和心理 。
②行动很干脆:“裹”“抱”“放”“拉”这一系列动作做得那么自然那么利落 , 可见她完完全全把西蒙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 多么善良啊!
③想法很简单:家里一下子多两个人 , 本应该想些什么:从此多了两个孩子 , 日子更难过;多了两个孩子 , 自己的孩子会更苦;多了两个孩子 , 丈夫会更苦;多了两个孩子 , 自己会更苦??但是 , “不知道??” , 说明她当时什么也没想 , 什么也来不及想 , 救助苦难不需要任何理由!而“觉得??”说明她懂得救助苦难天经地义!教者:(评赞)一个女人 , 在没有得到丈夫同意的情况下 , 作出这样一个非同小可的决定 , 这是多么伟大的善良!让我们以深深的敬佩读一读这段话 , 读出她伟大的善良!(学生齐读)
⑵从“桑娜脸色苍白 , 神情激动 。”一直到“‘你瞧 , 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整个这段文字描写“忐忑不安”的心路历程
①怜惜丈夫 , 深深自责:他终日劳累 , 自己不能为他多多分忧 , 反而擅自作主抱回两个孤儿来增加他的负担;
②为了孤儿 , 甘受责罚:人有良心 , 谁也不可能眼巴巴望着幼小的孤儿见死不救!拿定主意接受丈夫惩罚 。
③不谋而合 , 无比欣慰:一边倾吐对丈夫的关切和牵挂 , 一边又嗫嗫嚅嚅透露西蒙死去的不幸 , 试探丈夫的态度 , 发现丈夫与自己息息相通 , 终于一块石头落地 。
4.总结评赞 , 深化情感:看 , 这就是桑娜 , 毫不犹豫地抱回西蒙孩子的桑娜 , 甘受责罚也不后悔的桑娜 , 体恤丈夫又不舍弃邻居的孤儿的桑娜!多么质朴、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桑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 涉及课文的篇幅比较长 , 采用了“红线串珠”的导读方法 , 紧扣桑娜这一中心人物 , 又紧扣抱回西蒙遗孤前后的表现 , 引导学生通过找、悟、议、诵 , 来理解课文语句 , 体会人物特点 , 旨在避免逐句感悟、逐词挖掘可能导致的严重费时、冲淡学生阅读兴趣的现象 。
四、全文整合 , 总体认识穷人
1.完整认识桑娜
⑴启发谈话:托尔斯泰的笔下 , 桑娜是个最值得称颂的穷人 , 除了善良 , 桑娜还有什么特点?请快速阅读全文 , 找出有关语句 , 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读书)
⑵交流看法
①桑娜还是个吃苦耐劳的人:“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 , 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 , 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
②桑娜还是个贤惠温柔的人:“‘我?’桑娜脸色发白 , 说 , ‘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 , 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
2、全面认识穷人
⑴启发谈话:那么 , 其他穷人呢?他们都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再一次快速阅读全文 , 找出有关语句发表你的想法 。(学生读书)
⑵交流看法
①西蒙也是个善良的人 , 她很苦 , 但看得出她一直独自忍受 , 没有过多麻烦邻居 , 直至死前 。
②西蒙还是个勤劳的人 , 一个寡妇拉扯两个孩子 , 不是勤劳 , 就没法养活 , 而她居然能够把两个儿子抚养的很好 。
③渔夫是个勤劳的人 , 爱家的人 , 每天都出海打鱼 , 却从无怨言 。
④渔夫是个善良的人 , 他一听说西蒙死了 , 身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小孩 , 立刻就决定要抱回他们 。
3.归结课文主题:启发提示:大家学得很认真 , 读书的收获很大 , 感受很深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 , 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学生归纳:桑娜及他的丈夫 , 在女邻居西蒙死去后 , 毅然收养西蒙的两个遗孤的经过 , 表现了穷人善良、勤劳的品质 。
回应课题:让我们记住这些可爱的穷人吧 , 记住穷人们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高尚品质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 花费适当时间和精力 , 引导学生由中心人物——桑娜 , 到中心事件——收养遗孤 , 扩展开去 , 推及到全文涉及的几个穷人、多方面的品质 , 达到对课文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全面理解 , 在突出重点内容的基础上 , 兼顾了非重点内容 , 实现了点面互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