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姓氏中宫姓的由来 宫姓的来源和历史( 二 )


1.甘肃庆阳正宁县宫家川和西峰区温泉乡楸沟村宫庄队 。
2.东莱宫氏始祖宫熙儒,在秦朝初年,从中原徙居胶东文登 。
3.江苏省泰州宫氏始祖孝廉宫达智,在明朝初年,由河南徙居河北静海县,在出任江苏扬州署篆后,定居泰州,成为当地望族 。(事迹后面再述)
4.山西省繁峙宫氏始祖宫德,是安徽凤阳府寿州人,元末随朱元璋起义,以战功由小兵升至都指挥使,任职山西而居 。现山西宫姓人口约85900多人 。
5.陕西省户县宫家堡始祖宫友贤,其数代前祖上,于明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陕西 。此支宫姓可能为宫之奇在山西族人的后裔 。
6.(1)山东惠民县魏集镇宫家村宫氏始祖宫清,于明建康元年,自河北枣强县徙居宫家村 。(2)山东临朐县宫家老庄宫氏始祖宫士贤,于明洪武四年,自河北枣强县迁此 。
7.河北省东光宫氏始祖宫友贤,山东即墨人,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后徙居东光县城东大宫家村 。此村宫姓约有3000多户 。据查,此支宫氏为东莱宫氏之一支 。
8.安徽省怀远宫氏始祖宫宽,在明洪武年间,由江苏句容县徙居安徽怀远县 。据查,此支宫氏属泰州宫氏的一支,现约有4800多户 。宫宽在明永乐年间任浙江归安县丞,授迪功郎 。
9.(1)山东省垦利县郝家镇宫家村宫氏始祖宫九先,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河北枣强县徙居山东省蒲台县宫家村(原属山东武定府蒲台县;1956年,国务院撤销蒲台县,宫家村并入垦利县) 。垦利县黄河口镇的几支宫姓人家皆源于郝家镇宫家村,(2)利津县城南前宫村始祖宫显明,于洪武二年由安徽迁枣强再由枣强迁利津,以前属惠民地区现属东营市 。
10.山东高密宫氏始祖(失讳),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安徽凤阳府徙居山东高密 。后人部分迁居诸城城里、诸城凉台、诸城大七吉、诸城辛家尧、胶南泊里、安丘景芝等 。族中名人有宫尔劝等 。人口规模约10000人 。
11.安徽含山林头镇有山里宫和宫大庄二村,约5000人,据资料记录,大约500年前由山东枣庄徙居过来,当下该村庄青年们大都在外地上班或已定居在外 。明洪武三年(1370年)自福建莆田迁入 。
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宫氏,基本都是这些大族系的分支,或也有单独的源头,主体上都是宫之奇的后裔 。就居住地来说,胶东是一个最大的宫姓聚居区域,也是宫姓人口数最多的聚居区 。


一文了解姓氏中宫姓的由来 宫姓的来源和历史

文章插图
郡望堂号
郡望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
①指今整个山西省 。
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 。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 。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 。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 。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 。
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 。
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 。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 。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 。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 。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 。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 。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 。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 。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
堂号
河东堂以望立堂 。
太原堂以望立堂 。
忠谏堂春秋时候,晋国拿了良马河美璧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虞大夫宫之奇向虞国国君谏道如果嘴唇被割去,牙齿就必然会暴露而受寒冷 。虢国好比我们的嘴唇,我们千万不能借给他人路去割我们自己的嘴唇 。虞君不听,收了晋国的马和璧,借给了他们道路 。宫之奇便率领他所有的族人逃出虞国,不愿等着当亡国奴 。晋国灭了虢国班师,顺道把虞国也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