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主编是解缙还是姚广孝 永乐大典编撰者之一的姚广孝( 二 )


他幼承家学,父解开善于笔札,叔祖父解泰“尤善楷书”,他的母高妙莹也“善小楷,严正森密”,在这样的环境下,解缙必然受到祖父、父母辈的教育影响 。
他十余岁时,又得父亲授以羲献家法及隋唐字学 。可见解缙于晋唐小楷必有工夫 。李应祯曾见其所写赤壁二赋,以为“笔法精丽,深有晋人风致 。”
解缙的小楷作品,据相关史料记载,有《黄庭经》、《金刚经》、《观音经》等,但今天皆无缘得见 。

永乐大典的主编是解缙还是姚广孝 永乐大典编撰者之一的姚广孝

文章插图
解缙的行书作品, 传世也不多, 目前所及, 尚不足十件 。其中,《重修明觉寺碑》与王羲之《圣教序》相近,然用笔尚不周全老到,神韵稍逊,显得稚嫩 。
这或许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惜乎工夫未及,草草度时”的缘故 。这也是他忙于经世治国的无奈选择 。但此作毕竟是其27岁时所书,未能代表他中年后的行书水平 。
《论书册》为系狱期间所作 。此册用笔爽利,入笔多露锋,神采外耀,笔画扎实,字形与《重修明觉寺碑》相比略扁,字势多呈左低右高,骨肉丰满,得兰亭笔意,堪称解缙行书之代表 。
然而与其楷书一样,解缙的行书并未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而是明显受到时风的影响 。倒是其草书,个性极其强烈,也是后人对其书法争论不休之处 。
永乐大典的主编是解缙还是姚广孝 永乐大典编撰者之一的姚广孝

文章插图
《自书诗卷》
用笔精到,起笔侧锋后转入中锋行笔,中侧并用,得“侧锋取妍,正锋取劲”之秘 。行笔迅疾,圆滑纯熟,大胆果断,曲折多变 。
虽有细若游丝亦不怯弱,显得劲健爽利 。竖画多作纵向拉长,并作悬针出锋,毫不迟疑 。正如其自解之语“中间复笔、覆笔、返笔之妙,付有识者自辨之 。”可见此卷乃为解缙得意之作 。
永乐大典的主编是解缙还是姚广孝 永乐大典编撰者之一的姚广孝

文章插图
《游七星岩诗》
时解缙40岁 。其书艺臻至成熟自化,笔墨奔放,傲让相缀而意向谨严 。
此作与《自书诗卷》用笔风格相近,但字距行距较密,略显局促,不如《自书诗卷》挥洒自如,然而用笔精熟,通篇较为自然协调,少了些《自书诗卷》的造作 。
永乐大典的主编是解缙还是姚广孝 永乐大典编撰者之一的姚广孝

文章插图
《草书文语立轴》
下笔如狂风暴雨,左右盘旋,上下连属,满纸缠绕,不可卒读 。这种“挥洒如风雨”的狂草,我们已无法对其笔法、字法、章法等作具体的分析,一纸秋蛇春蚓 。
正是其“豪来酒倾八百斛,醉后颠狂随所欲”的情感宣泄 。无论比之张旭的《古诗四帖》,还是怀素的《自叙帖》, 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
解缙这类“纵荡无法”的草书,有时是“追于事”的产物 。世评解缙多称其“为文口占,操笔皆立就”、“落笔数千百言,倚马可待 。”
一方面说明其才思敏捷,另一方面也说明运笔速度之快,这种快速书写当然与其个性有关,但与其作为内阁近臣的工作性质也不无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