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传位给哪个儿子 康熙遗诏首曝光 证实雍正没篡位( 二 )


这么有城府的人,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应该会接受“残酷”的现实,顾全大局,认可四哥这个皇帝 。但是事实上,老十四却发飙了,而且是在父亲的灵柩前 。
那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老十四知道皇上指定自己为接班人,是老四干了不光彩的事,用了下三滥的手段,篡改了传位遗诏 。这才让老十四不顾场合,义愤填膺、对四弟开火 。
潜台词是:你做事太卑鄙了,什么遗诏传位,全都是骗人谎话 。
疑问五,雍正杀康熙的马仔 。
雍正登基后,立即杀了康熙身边最受宠的太监赵昌 。
赵昌比康熙小三岁,是康熙的哈哈珠子 。所谓的哈哈珠子是满语,翻译过来,就是阿哥的随侍男童的意思 。
在清朝,皇帝都会为自己的儿子挑选年龄相仿的小太监,照顾皇子的生活起居 。
赵昌从小就和康熙一起生活成长,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康熙登基之后,肯定要重用赵昌 。

康熙传位给哪个儿子 康熙遗诏首曝光 证实雍正没篡位

文章插图
康熙去世时,赵昌是养心殿的太监总管 。
康熙活了68岁,赵昌怎么说也是七十上下的人,一大把年纪了 。人家伺候康熙几十年,雍正登基后即使不用老赵,也要让人家安度晚年吧 。即使他有过错,也要在大事处理完毕之后再处置 。
因为刚登基的雍正,手头需要处理的事太多了 。然而雍正却在登基第二天就将此人处死,让人百思不解 。
唯一的解释是,这个倒霉的太监很有可能知道康熙钦定的接班人是谁,甚至知道传位遗诏的内容,而康熙所立的接位人很可能是十四阿哥,而不是四阿哥雍正 。
因此雍正才迫不及待除掉赵昌,杀人灭口 。
以上,只是关乎雍正篡改遗诏的一种推测,不足以作为依据 。
长期以来还有一种说法,言之凿凿,被很多影视剧小说所采用,那就是雍正将“传位十四子”的“十”字上面加了一横,下面向右添了一个钩 。如此一来,“传位十四子”,就变成了“传位于四子”,雍正就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 。
乍一听,这种说法还真说得过去 。因此,相信的人很多,长期以来,阴谋论大行其道 。
康熙传位给哪个儿子 康熙遗诏首曝光 证实雍正没篡位

文章插图
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有一种反驳的说法,那就是“于”是简体字,“於”是繁体字,而汉字是建国之后50年代才正式简化的,清朝初期根本不可能使用“于”的简体字 。
遗诏中是传位“於”不是传位“于”,原文就是“传位於四阿哥”,不是“传位十四阿哥” 。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懂汉字历史,经不起推敲 。
“于”不是简化字,它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出现了,"于"和"於"在多数情况下通用,现代白话文中,"於"并入"于",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于"和"於"不属于简繁字的关系,"于"不是"於"的简化字 。
《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 。换言之,古籍中"於"和"于"多通用,也不排除清代诏书中有时候用这个“于”字 。
如果"于"和"於"字通用,或者假设当年就没有这个"於"字,那是不是就能证明雍正可能篡改遗诏了?
也不能 。
因为圣旨中皇子后面肯定要写人名的,比如传位于十四阿哥的话,圣旨中就要写“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传位于四阿哥的话,圣旨中就会出现:“传位于四阿哥胤禛”的字样 。
换言之,“十”改为“于”好改,但是“禵”改为“禛”,你给我改一个试试,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康熙立遗诏的时候,年事已高,比较疲倦,为了图省事,没有写阿哥的名字,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
即使出现这种情况,雍正还是不能造假,因为在清朝时的汉字不是唯一的官方文字,还有其他两种文字存在,那就是蒙古文和满文 。
康熙传位给哪个儿子 康熙遗诏首曝光 证实雍正没篡位

文章插图
这是因为满族人是清朝统治者,蒙古人是建立清朝的得力助手 。因此,在清朝,任何一种官方文件,都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 。
既然文件是满蒙汉三种语言书写的,清朝的圣旨自然也是三种文字,不可能只有汉字,即使是汉字改了,蒙文和满文也不好改 。
以上种种均是合理推测,到底有没有篡改,我们只能看遗诏的原文 。
历经三百年沧桑,康熙的传位遗诏,到底还在不在?
之前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史料是不对外公开的,改革开放后,康熙遗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被公开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