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碎叶城历史 碎叶城( 二 )


从贞观七年那次册立西突厥可汗后,到贞观十三年(639年)“弩失毕部落酋帅迎咥利失弟伽那之子薄布特勤而立之,是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既立,建庭于雎合水北,谓之南庭,东以伊列河为界……累遣使朝贡,太宗降玺书慰勉 。贞观十五年(641年)令左领军将军张大师往授焉,赐以鼓慧 。于时咄陆可汗与叶护频相攻击,会咄陆遣使诣阙,太宗谕以敦睦之道 。”“贞观十五年(641年)部下屋利啜等谋欲废咄陆,各:遣使诣阙请立可汗,太宗遣使赍玺书立莫贺咄乙毗可汗之子,是为乙毗射匮可汗 。”这些史实都揭示着西突厥地区的咄陆和弩失毕两部的可汗都由唐庭册立,并且平时的排难解纷由唐庭裁决 。当两部不和时,唐朝也特派使谕劝慰解 。而可汗人选的决定最后也得由唐庭表态 。文中所称的“睢合水”即为碎叶水的谐音 。
以上一系列史实都证明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以前西突厥地区已归属唐朝,只是唐庭册封西突厥部落头目为可汗以治理,行使唐朝的政治军事制度,无疑这也是沿袭古来已经行之有效的“守在四方,羁縻不绝”的统治原则,这种方法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是常用的 。因此唐初的碎叶地区已为唐朝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
再看在楚河、塔拉斯河流域以南的中亚地区于贞观二十二年以前和唐庭也已存在密不可分的光辉史实 。
在唐时的中亚也都役属于突厥贵族的统治 。原来都系用月氏族的昭武九姓人,建有康、石、米、曹、史、安、何等国,都在武德贞观年间与唐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关系已密不可分,在《新唐书·西域传》中指明:
最大的康国,即今撒马尔罕地区曾于武德九年(626年)遣使来献,贞观五年(631年)又遣使至唐,要求归属唐朝,从此岁岁入贡 。
位于萨马尔罕与俱战提之间的东曹,武德中曾与康国同遣使入朝,并称:“本国以臣为健儿,闻秦王神武,欲隶麾下,高祖大悦 。”
位于萨马尔罕西北的西曹,隋朝即称曹国,在其东北越于底城的得悉神祠中的金具器上还刻有“汉时天子所赐”之语,足见与中原关系的密切,于武唐中入贡唐朝 。
仍位于萨马尔罕西北的何国,即屈霜你迦,或贵霜匿,贞观十四年(641年)唐太宗平定高昌,次年即遣使入贡,永徽(650—655年)年间,阿史那贺鲁叛乱,唐朝出兵讨伐时,何国即遣使向唐表示:“闻唐使出讨,愿输粮于军 。”
位于今布哈拉地区的安国,武德时(618—626年)遣使入朝,贞观初又带着许多物品来进贡,唐太宗厚慰使者说:“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 。”诸胡大悦 。
位于今塔什干地区的著名的石国,也于武德、贞观年间数遣使献方物 。从以上一系列史实可知,自隋至唐的武德、贞观年间,西突厥族游牧的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一带是完全臣服于隋唐的,即在其南的河中地区也早已有政治、经济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
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受少数西突厥贵族的煽动,出兵助焉着反对唐朝,于是太宗就命阿史那社尔及契苾何力为昆丘道行军正副大总管,辅以安西都护郭孝恪和杨弘礼、李海举五将发铁勒十三部兵往讨,社尔先分兵擒执焉王阿那支,龟兹震惧,社尔就乘势围攻龟兹,经过多次激战取得大胜,擒获诃黎布失毕及其相大臣那利,羯猎颠等 。另在占领拨换城后,即遣左卫郎将权祗甫询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 。”以旧王之弟叶护为王,于是西域震惧 。
阿史那社尔又派副将薛万备前去招降于田,于田王伏阇信也表示归顺唐朝,在《旧唐书·西戎传·电兹》中说:“太祖既破龟兹,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以郭孝恪为都护,兼统于田、疏勒、碎叶,谓之‘四镇’” 。原来龟兹王之所以敢反唐,是由于得到少数西突厥贵族的支持 。既然龟兹已平,自然一方面要乘胜荡平与龟兹王联结一气的西突厥贵族,一方面也必须在西突厥地区选择冲要地点设镇,以固边防,碎叶适为咄陆与弩失毕部联接的枢纽,原已有城市,村落比较密集,足以绾毂西突厥各部,所以龟兹平后在碎叶设镇,乃为事势所必然 。
唐贞观十四年置庭州,文明元年(684年)废州置焉,长安二年(702年)十二月改为烛龙军 。三年(703年)郭元振奏置瀚海军、天山军,并在碎叶城 。”《元和郡县图志》北庭节度使所统的瀚海军则称:“北庭都护府城中,长安二年,初置烛龙军,三年,郭元振改为瀚海军 。开元中,盖加运重加修筑,管兵一万二千人,马二千四百匹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