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散文《小时候的年味尽在年画中》陈久平


 故事:散文《小时候的年味尽在年画中》陈久平
文章插图
过年时贴年画是家家必须很重视的一项活动。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二十四开始扫房糊窗子。把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就要贴年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有家里的墙上贴了年画,家里才会有年的生气。另一方面,我们那里还有一个乡俗,贴年画是为了增加人口,墙上贴上了年画,不仅显得家里富丽堂皇,而且象征着新的一年里人财两旺。
过去居住在农村的人是买不到年画的,只能腊月里去集镇上赶集才能买上几张年画,所以家里大都是贴的每年保存好的年画,新的年画也很少。那时候虽然买不到年画,可是家家的墙上都要布置得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美丽可爱,确实显得有年的气氛,新鲜别致,红火热闹,民俗民风淳朴,文化习俗丰盛,把一个年打扮的喜气洋洋,姹紫嫣红,春意盎然。
过去的年画在乡下见到的都是纯手工制作。一般是农家妇女在腊月里休闲的时候用巧手剪刀剪出的剪纸画。这些剪纸画都是有一定的图案的,妇女们互相复制好一些图案,精心剪出来,贴在墙上,红红得很好看。这些图案有喜鹊登梅,老鼠家娶媳妇,狮子滚绣球,天仙配,十二属相等等。这些纯手工的制作线条细腻,栩栩如生,生机勃勃,活灵活现,幽默风趣,妙趣横生。我每逢过年,最爱看这些精致的剪纸,家家墙上花鸟鱼虫,应有尽有,丰富多彩。特别是娘娘娘的剪纸,那是全村绝妙。娘娘年纪最大,她是外姓户,但全村人都要称她娘娘。她的手艺很多,能把高粱杆蔑做成很精美的编织品,能把小麦杆编成很好的草帽,过年时能在一张红纸上剪出无数的福寿喜,所以每到过年都要向娘娘讨样子,做剪纸年画。
 故事:散文《小时候的年味尽在年画中》陈久平
文章插图
再一种就是手工画。我们村虽然村子不大,画手可是还有好几个,有专门做纸品工艺的,有到了腊月就坐在家里画年画的。他们一般是画一些胖孩孩,用毛笔画好线条后,在不同的部位着色。除了画工以外,着色也是一大关,上色上得好,才能有真实感。这些孩子们头上都要有马甲,脸上有红脸蛋,两条粗壮的胳膊,一个很富有情趣的红兜肚,上面有一个很大的福字,下面是两条胖呼呼的小腿脚。这些孩子画得很可爱。他们画好后,也不要钱,有愿意要的就随地给人了。我也要过几张,在白白的纸上画上这样的年画,十分新鲜。
还有一种画就是糊在窗子上的窗花。窗花不算大,每一个窗格上有一张。这些窗花是跑乡窜户贩卖糊窗纸的买卖人带来的,是随糊窗纸一起卖的。窗花大皆是过去的那种木版画,是把图案刻在木板上,套上色印出来的,色调比较一致。有许多是有故事性的。还有一些是简单的花花草草。有彩色的打扮,再加上糊在了明亮的窗框上,色彩更加艳丽。二一天明,早早醒来,抬头一看那雪白的窗户上,美艳的窗花,显得格外新颖。把一个年装扮得亮丽纷呈,喜出望外。
最使我永远难忘的要数登祥哥家的那幅四条屏年画。如果能保存到今天,那肯定是一件很值钱的古董。那是一副《白蛇传》的年画,每条屏上有四个画面。每个画面上都是工笔绘制的人物。我每当过年时总要站在那张画下面听大人们讲《白蛇传》的故事。这幅画一到过年就挂出来了。过完了年就又保存起来了。我在这里总见过他家挂过了几十年。后来我到了杭州的西湖畔,在断桥上听导游介绍那白娘娘的故事,回想起来和这幅画上的一模一样。
过年是美好生活的缩影,而年画是过年的文化气息。如今的人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墙面装饰得尽善尽美了,连个年画也没有贴的地方了。而回味那个年代的年画还是有点留恋可言的。
———————————
故事:散文《小时候的年味尽在年画中》陈久平】作 者 简 介: 陈久平,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岚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岚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