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文章插图
这两句诗出自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意象清朗高阔,夜景层次分明,文辞对仗有法,是写月夜黎明的佳句。
但是说它是“千古名句”,好像还没到那个层次。
这种细分的感觉怎么区别呢?
比如我们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那是因为它的流传度广,引用度高。每个中国人,只要看到大漠边塞的落日景色,基本上逃不过这两句诗的诵读。又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要是月夜思乡的游子,百分之九十跳不出李白为我们画下的这个圈圈。
这种随时随地的调用,与我们普通人的情感共振,历经万世而不衰减的好诗句,我们才能称之为“千古名句”。
否则的话,就只能称之为“好句”,不能谬称“千古”。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文章插图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就是好诗句,但是还没能达到大众一看到星汉晓月就想起来的高度。
这两句其实意思挺简单,对仗工整,写景优美,有为传世佳句的机会。怎奈何单独拿出来,情境匹配上欠缺了一点,缺乏情感的投入,所以比王维、李白的句子欠了火候。
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色虽然是日常,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见到。但是每个人见到这种景色的时候产生的情感各有不同,无法像“长河落日圆”一样,在景色的触动下产生人类共通的情感。
景色固然经典,却表达不出人类共情。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真正能在老百姓口中世代相传的句子,都是能广泛触发人类共情,同时节奏优美,字词简洁,说到人心里的句子。
比如“苏轼的春宵一夜值千金”,虽然老百姓领会到的意思和苏东坡本意有些区别,但是这种变化之后的暧昧,正是大众所共同理解的。苏轼用有节奏感的七言表达了出来,因此盛传不衰,甚至成为一句俗语。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文章插图
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景色写得非常好,但是单独拎出来,无法真正从内心打动欣赏这些文字的读者——咱们还得结合上下文来看。
成为一首诗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补充,和单独成为千古名句,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意,写了两首离别之作。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是对筵席的情景描写,用“蜡烛吐烟”暗示天快亮了,酒席也快要散了,我也快要走了。“绮筵”,就是丰盛的筵席。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文章插图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我这一走,就远离了你们,在山川中绕行,无时无刻不思念和你们琴瑟和鸣的友好时光。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写离开之际抬头看天,这就已经出门了,不再是酒席的场景。酒再香,情再浓,总有分别的一刻。而这一刻,月亮躲到树后面去了,银河也因为东方初白而渐渐隐没。
我们很难说这一句的写景有更多的深意,渲染整体的情境是好的,是合适的悲伤清冷氛围。但是单独提出来,没有前后句子的衬托和渲染,看不出这两句对仗工整的写景小诗具体要表现怎样的情感。
句是好句,撑不起“千古名句”的名号。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最后两句是抒情,此去洛阳,悠远难测,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啊。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