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腊八节庙会,申遗成功!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腊八节庙会,申遗成功!】喜报
可喜可贺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
文殊院腊八节庙会
成功入选
第七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腊八节庙会,申遗成功!
文章插图
2020年12月,经自愿申报、组织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相关程序,成都市政府公布了52个入选第七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名单,“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文殊院腊八节庙会”正式入选,申遗成功!
千年古刹文殊院,作为川腔梵呗及腊八文化的重要实践及传承单位,于2019年伊始筹备申遗工作,2020年正式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及“文殊院腊八节庙会”。
申遗活动由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指导,得到巴蜀地区佛教界及文化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全寺僧众的通力配合,以及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2020年11月2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教授参访本寺期间,文殊院法师代表进行了川腔梵呗展示,得到成都佛教界及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赞赏。
川腔梵呗、腊八庙会,千年蜀韵、实至名归!
川腔梵呗,巴蜀一绝
▲文殊院川腔梵呗
你是否觉得文殊院的梵呗,跟其他地方的唱法有点不一样?那就对了!因为法师们唱的是梵呗的“川腔”版。
史载,三国时期来自月氏国的支谦和康居国的康僧会等人,制作了多首梵呗唱诵;魏国陈思王曹植曾作《鱼山梵呗》;南北朝时,齐王融作《法寿乐歌》,融合转读、唱导等梵呗形式。隋唐时期的变文,即是与宫廷乐府融合之后的梵呗佛曲。宋元明以来,因大量吸收民间曲调曲牌与器乐演奏形式,以江南地区为代表产生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十方腔梵呗唱诵。
在十方腔传入巴蜀地区后,不断与西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文化、音乐相互碰撞交融,最终形成以四川方言为基础,集川渝地区道教音乐、川戏音乐为一体的具有巴蜀地域性风格的川腔梵呗唱诵。所以说,川腔梵呗唱诵流传影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中国佛教梵呗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梵呗流派。
而“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作为川腔梵呗中的重要传承内容,以四川方言为基础,以佛教仪式音乐为表现形式,内容丰富、曲目众多,全面地涉及到巴蜀地区佛教的日常生活、宗教仪式等各个方面,集中表现为早晚课诵、二时临斋,以及祝延超度的普佛、放焰口、水陆法会、浴佛法会等佛事仪轨,还有传戒、布萨等仪式及通俗弘法的“佛诞晚会”等艺术展演上。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腊八节庙会,申遗成功!
文章插图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腊八节庙会,申遗成功!
文章插图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腊八节庙会,申遗成功!
文章插图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腊八节庙会,申遗成功!
文章插图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腊八节庙会,申遗成功!
文章插图
文殊院川腔梵呗唱诵、腊八节庙会,申遗成功!
文章插图
腊八庙会,结欢喜缘
▲文殊院腊八节庙会
腊八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孕育于先秦两汉,初步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在明清时期发展到达顶峰。成都文殊院腊八节庙会,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既包含各种传统腊八节民俗活动,又融入现代思想的,以“结欢喜缘”为主题的民俗庙会活动。它最早开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腊八节民俗活动。
据成书于1710年的《慈笃语录》收录,文殊院开山祖师慈笃禅师在腊八节时上堂讲法,是宣扬腊八节文化精神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语录中还提到,当时的仕宦官绅纷纷参与文殊院腊八节庙会的祈福供佛、奉施腊八粥等民俗活动。它奠定了文殊院一开始就对此民俗庙会十分重视的基础。之后的第十五代方丈禅安和尚住持文殊院时期,仍持续宣扬腊八文化活动,以腊八粥为方便,积极教化社会民众,这在成都文化名人“五老七贤”之一的方旭诗中有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