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宋优待文人其实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抉择

大家好,我们的逸仙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会对社会各个层面进行控制。“思想”虽然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却能左右人的行为,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加强对百姓们思想上的控制。在封建时代,整个社会中最具思想独立性的就是读书人了,他们熟读史书典籍,知道真正的“盛世”该是如何。一个王朝的正常运转要靠读书人,但是一个王朝的毁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读书人,很多封建王朝都有过“文字狱”,都迫害过读书人,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他的这一做法奠定了北宋“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宋优待文人其实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抉择
文章插图
宋太祖之所以提出这一祖训是因为,在宋朝建立初期门阀贵族已经没落,无法拥护宋王室。赵匡胤不愿重现“安史之乱”的局面,所以对于武将势力十分忌惮,在这种背景下,布衣出身的读书人是赵匡胤最好的选择。除此以外,作为开国之君,赵匡胤必然会为了王朝的长久存在做打算,纵观封建历史,有多少昏庸君主贪图享乐使祖宗基业毁于一旦。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他必须扶持新的势力集团来规范君主行为,士大夫阶级饱读诗书,深受忠孝礼仪制度的熏陶。他们的存在,能够维持王朝的正常运行。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宋优待文人其实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抉择
文章插图
一、“以文治国”的国策唐朝末年,皇室衰微,地方上节度使权力壮大,兵变不断。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与此同时,自先秦以来就形成的儒家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藩镇割据状态,这种社会现象对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代时期,各路军阀混战不休,在短短的半个多世纪当中,中原地区换了六个政权(含北宋)。整个社会一片混乱,没有礼仪制度,没有忠君报国,凡是手中有兵权的无论出身,皆可造反。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开创了大宋王朝,历经五代混乱时期的他深知武将专权的危害,在他看来只有偃武修文才是铸就盛世的治国之道。可是宋朝在建立初期,依然存在武将军阀集团发动叛乱的惯性,整个社会缺乏稳定的政权,宋朝在建立后想要维持政权稳定就必须扫除过去武将军阀集团乱政的现象。之后,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了武将手中的兵权,这一做法奠定了整个大宋王朝“以文治天下”的国策。这一国策得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认可,经历过上百年的乱世,百姓们普遍认为太平盛世才能保障自己的身家性命。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宋优待文人其实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抉择
文章插图
即使是武将,也认为太平盛世才能享受荣华富贵,在乱世当中,即使手中握有兵权,也要整日里提心吊胆。除了控制武将集团以外,这一政策对于安抚底层百姓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宋朝时期的科举制已经十分完善了,很多底层百姓通过科举进入了仕途,因为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宋朝时期士大夫的待遇极佳。因此社会上形成了“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边读。”的风气,整个社会对科举考试都有着极其狂热的追求。在这种环境下,读书人倾尽毕生精力追求科举功名,几乎不会对统治阶级产生威胁。二、政治盟友的选择宋太祖在开创大宋王朝之后,必须寻找新的政治盟友来共同治理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势力如日中天,隋朝时产生了科举制度,门阀势力遭到破坏,但是隋朝存在时间比较短,对于门阀的打击并不大。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宋优待文人其实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抉择
文章插图
到了唐朝时期,这些门阀氏族的势力依然很大,直到武则天在登上王位后,严格实施了科举制度,通过科举制朝廷中产生了一大批士大夫阶级,他们是对抗门阀世家的重要力量,在统治者的支持下,门阀势力受到冲击。经历过五代之乱,门阀势力更是一蹶不振,根本无法帮助宋皇室。与此同时,赵匡胤系忌惮武将势力绝不可能重用武将。在这种条件下,士大夫阶级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在古代社会,读书人在民间是有很高的威望的,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得到无数人的支持。从汉朝起,儒学就在读书人之间产生了极大影响,儒学讲究封建礼仪制度,推崇忠孝两全。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士大夫阶级本身就是厌恶造反这种行为的,在他们看来造反有违伦理道德。除此以外,士大夫阶级本身并不像过去的门阀世家那样,存在各种各样的血缘婚姻关系,文人士族来自五湖四海,虽然他们都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是本身是分散的,他们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与皇族所抗衡的权力集团,所以选择士人阶级作为政治同盟有利于保证政治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