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人物志:(六下)刘向、刘歆( 二 )


文献学人物志:(六下)刘向、刘歆
文章插图
[3]“经”“纬”刘歆之死,就和谶纬之说有关。《汉书·王莽传》:先是,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君惠好天文谶记,为涉言:“星孛扫宫室,刘氏当复兴,国师公姓名是也。”涉信其言,以语大司马董忠,数俱至国师殿中庐道语星宿,国师不应。后涉特往,对歆涕泣言:“诚欲与公共安宗族,奈何不信涉也!”歆因为言天文人事,东方必成。涉曰:“新都哀侯小被病,功显君素耆酒,疑帝本非我家子也。董公主中军精兵,涉领宫卫,伊休侯主殿中,如同心合谋,共劫持帝,东降南陽天子,可以全宗族;不者,俱夷灭矣!”伊休侯者,歆长子也,为侍中五官中郎将,莽素爱之。歆怨莽杀其三子,又畏大祸至,遂与涉、忠谋,欲发。歆曰:“当待太白星出,乃可。”忠以司中大赘起武侯孙伋亦主兵,复与伋谋。伋归家,颜色变,不能食。妻怪问之,语其状。妻以告弟云陽陈邯,邯欲告之。七月,伋与邯俱告,莽遣使者分召忠等。时忠方进兵都肄,护军王咸谓忠谋久不发,恐漏泄,不如遂斩使者,勒兵入。忠不听,遂与歆、涉会省户下。……刘歆、王涉皆自杀。莽以二人骨肉旧臣,恶其内溃,故隐其诛。伊休侯叠又以素谨,歆讫不告,但免侍中中郎将,更为中散大夫。关于刘歆改名刘秀,有人认为是为了响应谶纬之说,此说应当起于应劭对《汉书》的注解“河图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但是《汉书》记载已经很明白了,是刘歆改名在前,君惠谶纬在后,所以此说不符事实。至于君惠的谶纬,根据《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讌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邪?’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这段记载,的确当时有人认为此事和刘歆有关,而且后来的“应验人”汉光武帝刘秀未统一之前就知道此事。究竟为何算得如此准确,只能说是一个巧合。七.托古改制刘歆与王莽关系密切,“及王莽篡位,歆为国师”,《王莽传》“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可以说,王莽托古改制的诸多建议及方法与刘歆有关。王莽托古改制中官制改革的重要依托《周礼》之作者,旧说纷纭,《后汉书·马融传》认为是反映“周公致太平”之书,郑玄注《周礼》时认为是周公所作。贾公彦作疏时对上述观点就提出怀疑“《周礼》起于成帝刘歆,而成于郑玄,附离者大半”。宋朝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更进一步认为《周礼》为刘歆伪造,清代廖平、康有为皆从此说。然而洪迈等人的说法,怕是门户之争。张心澂先生《伪书通考》“采西周及春秋时制度,参以己意而成”的观点,是很中肯的。
文献学人物志:(六下)刘向、刘歆
文章插图
[4]王莽“货布”另外,自清道光以来,今文学者开始对包括《左传》在内的古文经提出质疑,很多人怀疑《左传》是出于刘歆伪造:此说也是不太可靠。下一篇《人物志》,主要讲郑玄的学并古今之功。参考文献[1]王欣夫 ·《文献学讲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3]程千帆、徐有富· 《校雠广义》 齐鲁书社,1997.[4]杜泽逊 ·《文献学概要》 中华书局,2001.[5]孙钦善· 《中国古文献学史》 中华书局,2014.[6]孙钦善 ·《中国古文献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阮元刻本·《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影印本[8]《十三经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9]陈垣 ·《校勘学释例》(《元典章校勘释例》),中华书局,2016.[10]张心澂 ·《伪书通考》,商务印书馆,1957.[11]钱玄 ·《校勘学》 凤凰出版社,2019[12]张涌泉、傅杰 ·《校勘学概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3]司马迁、三家注 《史记》 中华书局[14]高诱 注 《吕氏春秋》[15]陈国庆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 中华书局,1983.[16]《宋本汉书》《宋本后汉书》,国家图书馆影印本[17]王承略·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感谢秦芳同学赠书)[18]郑慧生· 《认星识历——古代天文历法初步》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感谢小玄学、李涅生等诸君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