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谪居黄州,写下一首《卜算子》,自誉为凤凰,末句意境高远( 二 )


苏轼谪居黄州,写下一首《卜算子》,自誉为凤凰,末句意境高远
文章插图
理想中的中国传统文人,就该像凤凰一样孤高。对于普通的凡鸟来说,筑巢于深林,随便一根树枝就得安歇,但是凤凰不是凡鸟。它是尊贵而高傲的神鸟,即使心中的怨恨无人能够理解,它也不屑栖息于普通的树木上。宁肯让自己飞向没有人的沙丘,只为了保持自己品性的高洁。所以在这里,可以把“缥缈”的“孤鸿影”理解为作者的自喻。苏轼本来常怀经世济国之志,谁知被政敌构陷,落难遭贬到了黄州。此时此地,他内心中有苦说不出,但也不屑向凡人低头,而去寻得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凡鸟不能理解凤凰的品性,凤凰是不能住在普通的梧桐上的。它就该独自高飞,远涉重洋,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株神梧。即使累得飞不动了,宁可摔落在寒冷的沙丘之上。
苏轼谪居黄州,写下一首《卜算子》,自誉为凤凰,末句意境高远
文章插图
人浮于世,想要终身保持自己的高洁的品性,择善而固执,是非常困难的。苏轼在填这一首词的时候,我们还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出像屈原《离骚》那样的精神。大概自唐朝以后,每一位优秀的诗人都曾经以屈、杜为自己的榜样来进行创作学习。他们在青年时代以前大都是踌躇满志,一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存”。然而越往后世,朝廷对文人的思想禁锢愈加深严。一不小心,就得罪了权贵,落下了一个杀头的罪名。初时,他们仍“不思悔改”,抱着和屈子一样的牺牲精神,把自己比喻成芳香的兰草,或是高傲的凤凰。作出一种“倔强”的姿态。但最终还是向现实低头,放弃了“凤栖梧”一般的孤傲而高贵的精神。苏轼的这一首《卜算子》,正因为写出了中国传统文人最推崇的“自尊自贵”的凤凰品性,所以历来深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