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借势巧对下联,乾隆听到弦外之音

大家好,我们的烨霖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谈起“对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每年春节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目的就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实际上对联应用的场合非常多,比如某户人家有老人过世,办丧礼的时候大家都会送挽联,借此表达对死者的哀思。而在一些祠堂、庙宇等地方,大门两旁或柱子上也都有对联,这种对联又可以称为楹联。实际上按照对联的形式来看,就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对偶语句。在民间很多人又将其称作“对子”,或门对、对偶、桃符等。
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借势巧对下联,乾隆听到弦外之音
文章插图
比如,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按照古代文人墨客的说法,对联属于一种传统文化。虽然对联的文化性不如诗词歌赋,但却是每一个文人的基本功。而且有很多诗词大家,都有关于对“对联”的轶事。明代大才子唐寅与祝枝山,看到农夫车水的场景不禁诗兴大发。祝枝山云:“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寅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此二人之对实属巧妙,并被世人传诵一时。
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借势巧对下联,乾隆听到弦外之音
文章插图
清朝时期,对对联之风曾风靡一时,乾隆朝名臣纪晓岚就是一位对对子的高手。并且因为与人相互切磋对联技艺,还曾引出很多流传后世的故事。从这一点来看,“对联”文化,作为古代文人的必备技能,实际上早已登上了大雅之堂。一、关于“一块五花肉花五块一”的趣闻“一块五花肉花五块一”,乍一看这句上联似乎毫无精妙之处。但是仔细研读几遍之后,便会发现此对联竟然为“反正对”。也就是说无论从前向后读,还是从后往前面念,居然两遍的读法和字词一致,这其实就是古人对子文化中的小技巧。
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借势巧对下联,乾隆听到弦外之音
文章插图
事实上在古代社会中有很多对联,其实都可以从后往前念。比如“画上荷花和尚画”,无论是反正都是一样的读法。“一块五花肉花五块一”的下联如何对呢?这根本难不倒满腹经纶的大才子,下联便是“三角六合酒合六角三”,不仅更加精妙而且还严丝合缝。当然,也有人给出的下联为“六亩三分地分三亩六”。但是与“三角六合酒合六角三”相比,仿佛在意境上差了一点意思。毕竟五花肉是一种食物,而三角六合酒恰如其分的前后回应。不得不说古代社会中的对子文化,确实能够体现出文人的雅趣和学识。
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借势巧对下联,乾隆听到弦外之音
文章插图
二、“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妙对下联清朝乾隆年间曾涌现出很多名臣,就算是他们的功绩并不大,但是有关他们的故事也非常受人欢迎。相传乾隆设宴犒赏和珅、纪晓岚等大臣,席间和珅为了给乾隆助兴,于是就提出大家一起作“对子”,乾隆一听这个主意非常有趣。和珅先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听后若有所思对道:“五两六钱七把葱”。乾隆在纪晓岚的下联中,听到了他的弦外之音。原来纪晓岚这是在告诉皇上,京城的物价已经涨到离谱了,所以乾隆下令开始彻查此事。
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借势巧对下联,乾隆听到弦外之音
文章插图
清朝时期宫廷采买流程繁冗,但是依然有人从中钻空子。这种从宫内开始蔓延的贪腐之风,逐渐流传到了整个京城官场。当时宫廷御膳房即使想要买一把葱,也至少需要经过五十多个部门的审批,最后导致七把葱高达五两七钱银子。在清朝时期,老百姓一年也赚不到十两银子,也就是说“五两六钱七把葱”,已经足够平民百姓过半年日子了。纪晓岚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清官,他一直都苦于没有机会,将这种贪腐现象告诉皇上。但是在有和珅对“对子”的过程中,最巧妙的将这件事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