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可能是大病信号

【疲劳可能是大病信号】现代社会中 , 每个人都被快节奏推动着 , 从孩童到中老年人 , 似乎人人都承受了来自学业、事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 , 疲劳对健康的危害也愈加明显 。 《生命时报》采访人员采访了三位权威专家 , 教大家如何对抗疲劳这个隐形“杀手” 。
疲劳可能是大病信号文章插图
老觉得累 , 别忽视
2017年 , 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 , 我国每年约55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并死亡 , 相当于不到1分钟就有1人猝死 。 有研究发现 , 大多数猝死者生前都经历过连续加班和异常疲劳 。 2018年 , 一项针对上海某中学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显示 , 96.59%的学生有下午打瞌睡、提不起精神的现象;81.23%的学生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 。 中年人更是因家庭、事业双重压力而疲惫不堪 , 数据显示 , 大城市七成白领都处于“过劳”状态 , 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 连续出差、加班 , 回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 , 长期睡眠不足、三餐不定 , 处于面色暗哑、头疼胸闷、易怒烦躁的状态 , 自嘲为“被累倒的一代” 。
疲劳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的 。 在病理性疲劳中 , 有一种最易被人们忽视的疾病 , 198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其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 据统计 , 全球至少1700万人受到该疾病影响 , 20~50岁的中青年较多 。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10个大城市开展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初步调查显示 , 各城市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约为10%~25% , 且大多数患者患病时间在一年半以上 , 30%左右的人竟有长达5年的疲劳感 。
一般来说 , 持续3~6个月不缓解的疲劳 , 并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 , 或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 , 如脱发、睡眠障碍、体重增加或减少、厌食、腹泻等全身多部位不适的 , 可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 这类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和身体内致敏因素增加 , 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 如患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险都比健康人群高 , 而且患癌症和抑郁症的几率也随之升高 。 但统计结果显示 , 只有6%的慢疲患者就诊过 , 绝大多数患者认为这不是病 , 更有一部分人因睡眠障碍而自作主张乱服安眠药 , 造成严重的药物依赖 , 这部分人最终极易发展成为棘手的慢性疼痛患者——心因性疼痛 。 因此 , 识别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非常重要 。
不要把疲劳拖成病
除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 有些消耗性疾病也会造成病理性疲劳 。 一些疾病会导致机体代谢异常或过度消耗能量 , 从而导致人体容易产生疲劳感 。 专家提醒 , 身体疲劳还应警惕以下几类疾病 。
心血管疾病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许顶立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急性心梗、心衰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容易疲劳、头晕、头痛、气喘等症状 。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近日发布的研究也显示 , 易疲劳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 。 尤其是一些患者长期感到疲劳 , 但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却无明显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肌缺血 , 应由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以明确病因 。
糖尿病 。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杨庆国表示 , 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最初都会感到疲劳乏力 , 但这种早期症状常被忽略 , 误以为是生活压力大、工作太累等原因造成 , 导致很多人的血糖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 因此 , 有糖尿病高危因素 , 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 , 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疲劳、乏力症状时 , 一定要警惕糖尿病 , 尽早到医院就诊 。
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 美国“癌症网站”2016年总结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等机构的研究数据后提示公众 , 睡眠、休息充足的情况下 , 仍长期感觉疲劳的人群 , 需要警惕癌症、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 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