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球跑”是当代许多网络言情小说惯用的一个梗,作者们往往在小说的后期情节处理上借助小包子的助攻,让男女主角解除误会,冰释前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小包子们必须拥有异于同龄孩子的心智,这种反差萌得到了许多读者的青睐。
文章插图
古人爱用“若成人之智”或者“宛若成人”来褒奖那些早熟的孩子。但是若孩子拥有成人的思维就真的令人感到高兴吗?骆宾王七岁创作《咏鹅》我们赞美他是神童,如果七岁的骆宾王写出一篇《讨武曌檄》呢?有谁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这样的“成人之智”呢?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浮现过许多早慧的人物,比如帝舜八岁的老师蒲衣子、五岁就成为掌火官的伯益、七岁就被孔子尊称为老师的项橐、未成年就擅用迂回之术帮助库吏脱罪的曹冲……据说民国时期,有好事者曾经在史籍中搜罗出历史上近一千名早慧儿童的实例。
文章插图
【 “苟非斗力,何患童稚”,请勿向前拨动孩子们的成长时钟】作为现代人,我们不难从史料中管窥出那些儿童或多或少都有着“被早熟”的外因。公元前627年的初春,还扎着总角的王孙满站在紧闭的洛阳北城门前,透过门缝观察着借道过境的秦军。那些远道而来的陕西大汉,并未掩饰对周王的蔑视,士兵们只是在路过城门时,跳下兵车,摘下头盔点点头又急忙蹦上了兵车,三百多辆兵车就如同表演杂耍般地呼啸而去。转过头去,王孙满看到头发花白的爷爷周襄王脸上流露出的无奈和落寞的表情,周王室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为了维护那点仅存的体面,就在六年前,年迈的爷爷还被迫跑到河阳沦为晋文公的马前卒,大概所有的美好都仅仅存在于一些卿大夫的清谈之中了吧。
正是现实与所学之间巨大的反差,逼迫着王孙满过早地成熟。而这种案例在史料中可谓是俯拾即是,早年失怙的汉昭帝刘弗陵;在弱智父亲和强势嫡母夹缝中生存的愍怀太子司马遹;一直处在动荡不安政治漩涡中心的南梁建平王萧大球……“早熟”已经成为他们的盔甲,他们籍此防备着来自外界的伤害。相信这种早熟是大多数父母都无法接受的。
文章插图
孩子的早熟一般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理性早熟,一方面是心理性早熟。前者的弊端很明显,会影响到孩子身体正常的发育,后者却并不那么为人所排斥。而实际上,心理性早熟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教育的进程是在不断地缩短和改良的,但是这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进度。因此,作为“早熟”这种现象一直被认为是罕见和独特的,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某种形式的疾病,这类儿童往往和平常人之间保持着一种精神上的疏离感。
文章插图
儿童的内心是纯净的,他们用简单、明亮的双眼来观察这个世界,他们满怀着美好的憧憬去了解这个生活的地球。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应该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恐惧,强加到他们身上,让他们幼小的心灵过早地体会到人性的贪婪、恶意、邪恶和对名利的渴望。孩子的头脑非常具有可塑性,我们不应该养成他们庸俗的生活观,或者让他们的思绪过早的僵化。
维护孩子们的“童稚”是家长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最合理的早期儿童教育不是为了促进儿童早熟,而是保持他们天然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