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山一带的岁时习俗……


浒山一带的岁时习俗……
文章插图
岁时节日,与生日一样,是一年一度的纪念日。生日属于某一个人,而节日则属于社会公众。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沿用农历计时,所以传统的节日大多与农历有关。
近现代的中国经历了许多坎坷,但在风风雨雨中与世界交往增多,或多或少地引进了国外的元素,久而久之也为民间所吸收,不过这些都与公历有关。
浒山地区移民众多,当时的人们又好交往,各种节庆习俗也随之引入民间。当然,由于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加之人文特点,很多民间习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演变,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
与农历有关的传统节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日期型,也即将节日锁定在农历的几月几日。如农历一月一日为春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另一类为节气型,确定每年的其中一个节气为节日。如清明节、冬至节。分析这些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找到一定的规律。日期型的节日几乎包括所有一位奇数的日月重数,一月一日的春节,三月三日的上巳节(后融入清明节),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七月七日的乞巧节,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十五日为月圆之日,往往为人们所关注,一月十五日的元宵节,七月十五日的鬼节,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节气型节日基本选择在季节交替之际,或者季节旺势之时,如立春、立夏、清明、冬至,这是自然与人之间的感应所致。与公历有关的节日,大多由政府行为转为民间活动。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既是农历传统节日之首,又是新年的第一天,人们对它充满着希望,进而转化为各种寄予希望的活动。穿上新衣服开门放炮,这是春节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一般以公鸡第一声报晓作为开门时间,迎接新年新气象,呼吸初春新鲜空气。放炮包括放爆竹和鞭炮,一方面增加节气的热闹气氛,另一方面表示打响全年的第一炮,旗开得胜,今后万事大吉。不过,也有人以为越早越好,半夜十二点一过就抢着开门放炮。
浒山一带的岁时习俗……
文章插图
春节的早餐一般以吃豆茶为主。豆茶中放有豇豆或赤豆、枣子、年糕、汤圆等含有吉祥之意的食物。浒山方言中的“豆”与“头”谐音,吃了豆(头)希望“头头顺有”,开一个好头;“枣”与“早”谐音,希望早起早吃早发,年糕的“糕”与“高”谐音,吃年糕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平一年更比一年高;汤团也叫汤圆,吃了汤团,既庆贺合家节日的团圆,又企望新年的一切都圆满。
拜年是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最忙碌的礼仪之一,大多是晚辈当面向长辈祝福和问候,也有平辈之间或朋友之间互相拜年的。这一传统礼仪反映了人们之间和谐相处,互敬互爱。亲戚之间拜年,常常互赠礼品和设宴招待。儿女给父母拜年,也应带上礼品,而父母不仅招待儿女,还得分给孙辈压岁钱。为了纪念逝去不久的祖宗(三年内),孩子们会在春节那天前往墓地祭拜,浒山地区也叫拜坟岁。
春节的祭祀活动尽管没有除夕多,也没有除夕隆重,但有些程序还是必须的。首先是接灶神,将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送上天的灶神接回家。这一活动比较简单,只须在灶前摆上豆茶、酒饭和五色素菜,点燃香烛即可。接灶神的香烛不用灭,燃完为止,表示灶神不再出去,留在家中保佑全家。接天地,民间也叫接天地菩萨,一般开门放炮之后,在八仙桌上摆两碗豆茶,两碗米饭,五色素菜,三杯茶,六杯酒,点燃两支红烛及中间的三支香(香烛摆在最里面),由内向外跪拜。桌缝相对于大门必须是横向的,不用椅子和筷子。所谓接天地,其实是迎接和叩拜天地之间的所有吉祥之神,顺便表达一下自己在新年的各种心愿。
与接灶神不同的是,接天地的香不能燃完,而到一定的时候连同纸钱(当地俗称太宝)一起焚烧。祭拜祖宗是春节最后一个祭祀活动,时间上紧接着接天地,桌子上的五色素菜可换成别的素菜和糕点,桌子缝必须相对于大门为纵向,香烛的位置正好与接天地相反,摆在最外面。除靠门口的摆香烛处以外,其余三面放上椅子和筷子,并按数盛上豆茶和拌饭,祭拜祖宗时由外向内,拜毕才可以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