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还记得年初的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去哪儿了?或揭示人类命运

人类为什么要研究环境史?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个能够活70年至80年的生物而已 , 因此 , 对于未来事务的预测与评估 , 不能以对当前世界的认知为参考标准 , 必须回顾历史 。 我们总觉得20世纪人类的飞速发展是正常的 , 但是 , 如果把这段短暂的历史放进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 , 我们会发现人类历史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了 。
第一:动物行为沉沦
受东印度洋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 非洲东部一带降雨量十分丰富 , 潮湿的环境给蝗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繁殖机会 , 于是 , 在2019的6月 , 就发生了东非蝗灾 , 东非的蝗灾在2020年2月 , 蔓延至阿拉伯半岛 , 也门、沙特阿拉伯与伊朗等国深受其害 。
蝗虫|还记得年初的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去哪儿了?或揭示人类命运
文章图片
蝗虫
几乎同时 , 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印度也发生了蝗灾 。 那么 , 来势汹汹的蝗虫 , 最后去哪里了呢?其实都被大自然给消灭了 。 蝗虫之所以形成蝗灾 , 就是在那一时段的环境特别适合蝗虫生存 , 等到环境变化之后 , 蝗虫就消失了 。
蝗虫为什么能够造成蝗灾?蝗灾为什么又能消失呢?我们先来看一看1968年的一个生物实验:
美国动物行为学研究者约翰邦帕斯卡尔宏在1968年做了一个名为“老鼠乌托邦”的实验 , 他为4只老鼠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环境 , 该环境底部面积是2.7平方米 , 四边的围栏高为1.4米 。 里面布置了网状的居室 , 为这4只老鼠提供了无限续杯的食物与水 。 想看看 , 老鼠是如何繁衍的 , 但是 , 这个环境设定的可容纳老鼠的总数量是3840只 。
蝗虫|还记得年初的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去哪儿了?或揭示人类命运
文章图片
动物行为沉沦实验
接下来 , 我们来看一看老鼠的变化 。
起初:老鼠的数量迅速增长 ,
55天后:老鼠的数量翻番 ,
315天后:老鼠的数量达到了620只 ,
600天后:老鼠的数量达到了2200只 。
在315天至600天之内 , 老鼠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崩溃 , 但是这个“老鼠乌托邦”当初设定所能承载的老鼠数量是3840只 。 在老鼠数量还没有达到最大容量时 , 老鼠的社会结构就崩溃了 。 老鼠的社会结构发生崩溃都有哪些体现呢?幼体遗弃、伤害幼崽、同性性行为增加 , 领头的雄性个体无法保护自己的领地 , 其他的非领头的雄性则消极避世 , 雄性个体与个体之间虽然还经常打斗 , 但是呢 , 却不还手 。
蝗虫|还记得年初的千亿只蝗虫吗?它们去哪儿了?或揭示人类命运
文章图片
约翰邦帕斯卡尔宏
600天之后 , 老鼠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持续性的崩溃 , 表现在哪里呢?雄性从不求爱、从不争斗 , 只顾自己进食、饮水、睡眠 , 天天给自己梳毛 , 努力过着精致的生活 , 雄性老鼠对雌性老鼠失去了兴趣 , 没有社交行为 , 消极避世 。 失去繁殖能力的雄性老鼠的增加 , 导致了整个老鼠社会的繁殖行为的崩溃 。
这项著名的实验就是动物行为沉沦实验 , 在老鼠们还没有达到“老鼠乌托邦”所设定的最大环境承载量时 , 老鼠们原有的复杂社会结构就崩溃了 , 而之所以崩溃就是因为它们各自已经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环境资源 , 占据了现有的社会空间产生了行为沉沦 , 行为沉沦之后 , 就是它们无法维系原来的复杂社会结构了 。
第二:为什么蝗虫难养 , 而蝗灾却容易发生?
2020年的夏天 , 印度、巴基斯坦闹蝗灾时 , 中国国内的很多的蝗虫养殖户感到非常奇怪 , 蝗虫在塑料大棚里非常难养 , 为什么人家印度还闹蝗灾呢?原因其实就是塑料大棚里的蝗虫 , 处于衣食无忧的状态 , 沉沦了 , 它们无法维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 导致蝗虫的社会结构崩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