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角度辩肾病——肾病性水肿的辩证要点

水肿系指体内水液潴留 , 泛滥肌肤 , 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 , 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
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水" , 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 。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称水肿为“水气” , 以表里上下为纲 , 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五种类型;元代朱丹溪归为阳水、阴水两类 , 即“若遍身肿 , 烦渴 , 小便赤涩 , 大便闭 , 此属阳水” , “若遍身肿 , 不烦渴 , 大便溏 , 小便少 , 不赤涩 , 此属阴水” 。 这一分类方法以阴阳为纲 , 至今对指导临床辨证仍有重要意义 。
中医角度辩肾病——肾病性水肿的辩证要点文章插图
水肿发生常见原因有外邪侵袭 , 如风邪外袭 , 湿毒浸淫 , 水湿浸渍等 , 或饮食劳倦及房劳过度等诸多因素 , 导致肺失通调 , 脾失转输 , 肾失开阖 , 膀胱气化功能失常 , 引起水液潴留体内 , 泛滥于肌肤 发为水肿 。 水肿的病因虽各不相同 , 但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全身气化功能障碍 , 水液不能正常运行所致 , 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 其标在肺 , 其本在肾 , 其制在脾 。 此外 , 瘀血阻滞 , 三焦水道不利 , 往往可使水肿顽固难愈 。
水肿的辨证要点:
一、辨阳水和阴水:
凡因风、湿、热、毒邪侵袭 , 起病急骤 , 病程短 , 浮肿以上半身为甚 , 伴有外感症状者属阳水 。 由脾肾亏损所致 , 或阳水失治日久转化 , 起病慢 , 病程长 , 反复发作 , 浮肿以下半身为甚 , 伴有正气亏虚表现者属阴水 。
中医角度辩肾病——肾病性水肿的辩证要点文章插图
阳水多为实证、热证;阴水多属虚证、寒证 。 阳水与阴水虽有区别 , 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 阳水日久失治则可见阴水表现 , 阴水感受外邪可出现阳水症状 。
二、辨外感和内伤:
水肿有外感、内伤之分 , 外感者多由风邪外袭引起 , 往往伴有恶寒发热 , 脉浮等表证 , 起病急 , 病程短 , 以邪实为主;内伤多因内脏亏损 , 或反复外感损伤正气所致 , 无外感表现 , 病程长 , 迁延反复 , 虚中夹实 , 以虚为主 。
中医角度辩肾病——肾病性水肿的辩证要点文章插图
三、辨病位:
水肿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 , 与心、肝、膀胱、三焦密切相关 。
水肿之证病位在肺 , 则见咳嗽、气喘、胸闷、脉浮等;
病位在脾 , 则见全身浮肿、身体困重、脘闷、纳呆、呕恶 , 或便溏;
病位在肾 , 则见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 , 伴有腰膝酸软 , 头晕耳鸣等症;
病位在心 , 则见面浮肢肿 , 心悸气短;病位在肝 , 则见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嗳气不舒、易怒 。
【中医角度辩肾病——肾病性水肿的辩证要点】【注意】水肿不一定是肾病 , 有很多原因 , 心脏、肾脏和肝脏的问题可导致水肿 , 如心功能不全、肝硬化和营养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