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工作日的午间,总有一群人期待地走进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南厅,欣赏一场沙龙式的小型音乐会。这个由音乐厅打造的公益品牌,不知不觉间陪市民走过了十年。伴随着室内乐版生日歌的响起,礼宾捧着庆祝蛋糕走到观众前,乐迷以及音乐厅的老朋友们昨天一同相聚在音乐厅,见证这午间一小时的茶香,悄然间滋润了乐迷的美好生活。
第一缕香,来自音乐人
“音乐午茶”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低门槛、高品质”的亲民定位,但是,如何让观众相信低门槛也能听到好音乐?名家名团固然吸睛,可是把一些籍籍无名的优秀新人推向社会,同样是一座音乐厅的责任和使命。于是,在演艺市场趋向多元的2012年,助力本土音乐家起航,成了“音乐午茶”飘出的第一缕香。
文章插图
音乐午茶十周年企划现场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王凯摄 下同
“柴赛”获奖者、目前正在瑞士巴塞尔音乐学院学习的青年大提琴家陈亦柏,正是从“音乐午茶”的平台起步,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陈亦柏记得小时候,好的演出几乎都集中在上海音乐厅,五岁开始学琴的他,最开始是听众。七八岁时他第一次以演奏员身份登台是和上海民族乐团一起,华丽的舞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与“音乐午茶”结缘,陈亦柏与音乐厅的交集就更多了。在他看来,与大而雅的音乐会不同,“音乐午茶”的特色是小而美,演奏者和观众之间几乎是零距离,演出的美感恰恰在于那种沉浸式赏乐的现场感。对年轻音乐人来说,这里也是成长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桥梁。
文章插图
罗伟熹在演奏《皮亚佐拉:探戈的历史 第二乐章1930》
这一点,旅意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郭子照同样深有体会,因为他音乐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就发生在“音乐午茶”。2012年,当时还在上海音乐学院读大三的郭子照参与了“音乐午茶”第一个声乐专场的演出。惊喜并未止步,郭子照很快以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在音乐厅完成了一个音乐新人的蜕变。“我一共演唱了15首作品,当天到场的观众有980位。”这是他第一次以主角身份登上世界级的舞台,完全没想到一个大四学生的独唱音乐会能吸引这么多人来看,这个数字一直牢牢印在郭子照的心里,更影响了他对职业选择的思考。
昨天参与十周年演出的青年小提琴家张洋也已经与“音乐午茶”相伴十年,“2012年我还是学生,就有了很好的机会去积累舞台经验,在‘音乐午茶’和观众的感觉很亲近,十年里我每逢重大比赛都会先在这个舞台上锻炼一下自己,我的搭档们也都从这里起步,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二缕香,来自听众
邂逅“音乐午茶”,每位观众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三年前,杨扬带着肚子里的宝宝听了30场“音乐午茶”。她还记得,宝宝喜欢女声独唱、笛子、小提琴,每次听到都会踢肚子,钢琴和大提琴则让他安静下来。杨扬笑言:“直到今天都保留着这30张门票票根,这是最特别的缘分和记忆,等他长大一点,再带着他一起去‘音乐午茶’。”
文章插图
演出现场
观众付亚琴品尝到这杯“音乐午茶”,完全是个偶然。那次她慕名而去参观一场展览,看到音乐厅转角的一扇门前,有许多人在排队,跑过去一问,才知道11时半有“音乐午茶”。那天排队的人中有很多中老年人,看着他们的精神面貌,她的脑海中不觉浮现出“老克勒”的气派来,“果然是我的上海啊”!自此她就成了“音乐午茶”的忠实观众。
在“音乐午茶”500期活动中,观众张四萍曾和几位乐友出于感谢送过一面锦旗,上书“精湛的艺术、热情的服务”,在这个平台她见证了女儿的母校上海音乐学院学子的成长,女儿的同窗如今都是上音的骨干。让张四萍感到很欣慰,“音乐午茶”也成了她退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文章插图
活动现场
珍贵的午休时间,乐迷们不辞辛劳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赶来。身居浦东的朱莹宁可匆匆扒几口饭,也不愿意错过一场又一场的午时之约。这样小小的音乐空间,虽然演出不全是特别知名的演奏家,有些只是初出茅庐的学生,但是因为对音乐相同的热爱,大家有机缘相聚在一起,一起聆听、交流、享受音符带来的美妙体验。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