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孟佩佩
把小猪佩奇的皮影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几根小木棍一支,灯光摇曳下,佩奇一家的戏怎么演由自己决定;选几支色彩鲜艳的绒条,在老师指导下勾条、打尖、传花,影视剧里“娘娘同款”的南京绒花发簪就在自己手中新鲜出炉……这个冬天,不想宅家的年轻人“解锁”了周末休闲新方式:来到藏身于城市特色街区的非遗工坊,做一日“手艺人”。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持续高涨,具有独特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越发得到重视。采访人员在北京走访发现,诸如前门大栅栏、南锣鼓巷、798艺术街区等特色街区,不断“上新”各式各样的非遗工坊。曾经留存于博物馆、文献典籍等之中传统技艺和传统民俗,在添加DIY元素后,成了追求娱乐多元化、愿意尝鲜的年轻人触手可及的“新奇体验”。
古老重新流行,非遗工坊走进日常生活
“体验了一次就入迷了。”作为一名手工和传统文化爱好者,90后北京女孩张荣最近喜欢上了掐丝珐琅画,周末一有时间就会去北京798艺术街区的一家非遗工坊“打卡”。张荣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店里的年轻人特别多,也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过来体验。“店主对传统技艺颇有研究,也会不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讲解珐琅彩、掐丝工艺和景泰蓝等,从拓画、掐丝再到填色,自己动手操作,着实体会到了非遗匠人的辛苦”。
上个周末,王女士第一次带着孩子来到北京前门大栅栏的93号院非遗工坊,这里成了她心目中的“遛娃胜地”。她说:“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体验了手工扎染和毛猴制作。不只她们,我也第一次知道老北京传统手工艺毛猴是用四种中药做成的。在老师指导下,用手工包的材料做一只毛茸茸的毛猴,容易上手还特别有意思。”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技艺,正在“破圈”成为新产品走进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在创业青年王浩斐的眼中,“百戏之祖”皮影戏还可以是人人都能参与的新时尚。他在成都市新晋“网红街”望平街上,开设了“冰人影戏”手工坊。在他的店里,客人可以“解锁”多种技能:购买DIY工具包,完成皮影制作后,可以在工作人员的简单教学后,来到演出区随着灯光、音乐,演绎自己的故事;或是为亲朋好友定制个性化肖像、工艺品等;还可以定制演出皮影,在公司年会或班级聚会上露一手。
文章插图
正在店里体验皮影戏的小朋友。
“我们需要把传统皮影做得更加现代。”王浩斐坦言,大学时期接触皮影是为了拍摄定格动画,那时皮影作为一种元素多用在广告宣传和创意设计上。机缘巧合下,他和一些机构尝试做过几期皮影制作体验课,小朋友都十分喜欢,这让他感觉皮影体验制作很有发展前景。2015年,成都冰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两年后注册品牌“冰人影戏”。
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简单了解、感受文化了,亲自动手体验的方式将更有吸引力。就在2020年的一档恋爱综艺节目中,男女嘉宾在冰人影戏店里自制了皮影戏,让网友直呼“会玩”,“尽管看电影和动画片都比皮影戏表现力强,但皮影的魅力在于透过幕布,观众可以看到整个表演过程,甚至可以直接参与,这是皮影独特的体验感”。
文章插图
四个小姐妹定制的皮影画像。
93号院非遗工坊工作人员也介绍说,许多父母带着孩子来这里,更注重在体验非遗类手工制作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对非遗的了解,“毛猴、兔爷、面人、绒鸟、风筝、草编等,从文化历史讲解到手工制作都可以体验。在非遗工坊旁边是非遗博物馆,在那里可以了解更多知识。甚至有我们的‘铁粉’小朋友,拽着爸妈每周都要来打卡”。
【 打卡|周末不宅家 非遗工坊成为青少年新“打卡地”】“非遗工坊+”让传承和经济“双丰收”
“皮影就像一只瓶子,既可以承载娱乐功能,也可以承载教育功能。”这几年,王浩斐和团队成员在创新皮影周边产品的同时,还尝试与成都的一些中小学、少年宫合作,把寓教于乐的皮影手工坊搬到青少年身边。
他认为,尤其在“双减”政策下,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或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皮影戏属于早期的民间戏法,是向大众传播常识和道理的一种工具。比如传统戏里,很多故事都围绕道德伦理、孝敬父母等主题,本质还是大众教育”。
- 主题活动|“北京消费季”下月启动,重点商圈主题活动等您来打卡
- 两个荠菜团子|青未了 | 吃法
- 金谷园|春草方生,长亭相送;天色将暮,南北东西路丨周末读诗
- 冬青|与谁相约过周末:阳光、冬青、我
- 金面|“做客”河南博物院的三星堆文物就要走了,想看的本周末还能看
- 文物|下周“做客”河南博物院的三星堆文物就要走了 想看的本周末还能看
- 英伦风|首个沉浸式英伦风美食街区入驻济南世茂广场,新晋美食拍照打卡地
- 一刀刀|七夕会·美食|打卡品脆鳝
- 胥冰洁|(打卡工业遗存)这朵“花”,盛放“三线”火红如初
- 金海|一起去打卡!“虎虎生风”陶瓷艺术展来金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