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定格这个特殊的时刻:300场《四世同堂》12年文化坚守

从2010年10月30日在台北首演至今,中国国家话剧院改编自老舍同名巨著的话剧《四世同堂》,近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迎来300场纪念演出。300场特别纪念蛋糕及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大合影,定格了这个特殊的时刻。
老舍先生|定格这个特殊的时刻:300场《四世同堂》12年文化坚守
文章插图
老舍先生|定格这个特殊的时刻:300场《四世同堂》12年文化坚守】当晚,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同时也是该剧编剧、导演的田沁鑫,表达了对观众的感谢:12年来,观众对老舍先生这部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给予了热爱与呵护,而这份呵护也是对改编话剧的最大鼓励,更是国家话剧院创作精品力作的动力源泉。
2010年,话剧《四世同堂》首演于台北,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台湾文化界名人悉数到场,同时征服了包括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人在内的台湾各界观众。12年间,该剧巡演海峡两岸五十余座城市,征服近三十万观众。名家名著的厚实、导演手法的创新,以及精良的制作和艺术家们日臻纯熟的表演,让这部带着百姓温度,讲述民国百姓故事的平民史诗穿越时空相遇老舍,更联通了两岸的文脉。
老舍先生|定格这个特殊的时刻:300场《四世同堂》12年文化坚守
文章插图
剧中,导演用“新现实主义”手法,把半个多世纪前的老北京胡同“搬迁”到全国各地的舞台上,以祁、冠、钱三家为代表的“小羊圈胡同”的门楣,通过灯光设计,营造出屋里屋外、墙里墙外的视觉效果,里面的人或是窃窃私语、或是觥筹交错,如同“影戏”,其效果令人感动与回味。几辆真实复原的黄包车在舞台上满场飞奔,众多人物的悲欢离合就在这虚实结合、自然流动的舞台中交替上演。
此次纪念演出是该剧在时隔两年后重返国话剧场,由刘金山饰演说书人,正面角色如祁瑞宣、钱默吟,反面角色如冠晓荷、大赤包,小人物如车夫小崔、白巡警,通过演员们娴熟的台词功夫和表演功底呈现于舞台。
演出结束,田沁鑫表示:“这部作品源于老舍先生作品本身的生命力,也源于观众对好作品的需求。《四世同堂》里讲中国人的坚持,这部书和这出戏也体现了老舍先生对文化的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
文/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郭佳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