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了,人就变了
【想开了,人就变了】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黄薛冰
本报采访人员 张筱悦
在心理治疗室里 , 医生的一连串发问让王静愈发没有底气 , “你认为父母替你规划人生是因为不爱你 , 那么不管孩子就是爱孩子吗?”“你认为自己不敢向父母提出真实想法是没用的表现 , 那么天天向父母强调自己要做什么的孩子最后就一定能做成吗?”……面对这些提问 , 王静纷纷摇头 , 也让她进一步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荒谬 。
文章插图
21岁的王静是名大三学生 , 从小文静乖巧 , 成绩优异 , 自考入大学后父亲就为她做好了人生规划 , 但这并不是她自己喜欢的 。 她不想让家人失望 , 也不想违背自己的心愿 , 随着大四的临近 , 心理矛盾愈发严重 。 近3个月来 , 她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 易发脾气 , 睡眠差 , 心情不好时就猛吃东西 , 食量几乎是以前的3倍 , 体重急剧增加 。 家里人一旦劝阻 , 王静就大发脾气 , 严重了还会动手打人 。 渐渐地 , 父母意识到孩子不只是单纯的“贪吃” , 于是求助于医生 。 经过了解 , 医生发现这是神经性贪食症 , 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 。 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 医生提问正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 , 通过简单地提问让患者不断地回答“不” , 进而放弃不合理的想法 。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不良认知 , 从而达到改善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 , 七十年代趋于成熟并引起广泛关注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黄薛冰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 , 很多时候 , 患者的不良情绪或行为的根源是认知出现了偏差 , 而认知行为疗法就是发现患者的不良认知 , 并予以纠正 。 医生常常通过辩论或发问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 , 再配合行为疗法进行强化 。
在与王静沟通时 , 医生发现 , 其成长经历和内心的挣扎让她觉得自己很没用 , 没有勇气向父母表达真实的想法 , 如今生病更是拖累家人 , 觉得所有人都讨厌她 。 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加重了她的症状 。 因此 , 针对不合理认知 , 医生与王静展开了辩论:
“父母不爱你 , 那为什么把你送来医院进行治疗?”“你要是真像自己说的那么没用 , 又怎么会从小成绩优异还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你因为不敢向父母表达真实感受而觉得自己没用 , 我却觉得你是因为顾及父母的感受 , 不想让他们不高兴 , 而这正是体贴懂事的孩子才会有的表现 。 ”
经历一番争论后 , 王静很快败下阵来 。 渐渐地 , 王静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 , 不再负面地看待自己 , 不良情绪也得到缓解 , 但要想彻底改掉贪食的习惯还要辅以行为疗法 。 于是医院为她制定了饮食计划 , 当她遵照执行时 , 及时予以奖励 , 以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 。
黄薛冰说 , 该疗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心理疗法 , 对大多数心理疾病均有效 , 比如焦虑症、强迫症、进食障碍、网络成瘾等 , 甚至一些亚健康人群也可以用此方法调节心态 。 前提是 , 患者自己愿意接受治疗 , 有一定沟通交流能力 , 且没有严重的人格障碍 。 掌握这一方法后 , 即使没有心理障碍的正常人 , 也可以进行自我管理 , 帮助养成良好习惯 , 提升健康水平 。 ▲
- 亲子间能有多像?多多用自己的脸打开了妈妈孙莉的手机,基因强大
- 孩子老积食,提醒各位家长:3种坑娃的喂饭方法,你避开了吗?
- 西湖区紫荆幼儿园的萌娃们集体“创业”,开了一间创意十足的照相馆
- 宝宝抓周礼上,爷爷随手放下一“小玩意”,看清后全家变了脸
- 这些儿童食品不仅没营养还贵,儿童食品的坑你都避开了吗?
- 肚子里的孩子总是"互动",宝妈以为是胎动,医生检查后脸色变了
- 宝宝百天宴上“抓周”,爷爷当众放这“玩意”,全家人变了脸色
- 萌娃撒泼趴地哭闹,爸妈居然…这届父母“变了”?
- 萌娃撒泼趴地哭闹,爸妈居然……这届父母“变了”?
- 孩子趴地上大哭,爸妈抱手淡定旁观…这届父母“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