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生高深的智慧,就藏在“平常”的状态中


《庄子》:人生高深的智慧,就藏在“平常”的状态中
文章图片
一、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 , 越是情绪化的人 , 他的人生越容易出现坎坷 , 而较为理智的人 , 人生则较为平顺 , 就是因为他的理智能够让自己停留在应该停留的地方 。
因为一个人是否存在智慧 , 就在于他能否懂得自己“所想”和“应该”之间的区别 , 一个人是跟着自己的主观情绪前行 , 还是能够理智的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 , 该说些什么 , 这个非常重要 。
就像《庄子》之中说的一句话:发乎天光者 , 人见其人 , 物见其物 。 人有修者 , 乃今有恒;有恒者 , 人舍之 , 天助之 。
意思就是说:散发自然光芒的人 , 人们看到这个人 , 如果也要修习此道的人 , 就是照常规办事;照常规办事的人 , 别人就来和他做邻居 , 天也会来帮助他 。
对于世俗之中的很多人来说 , 思想意识和客观规则是并不相符的 , 也就是通俗所说的欲望大于自己的能力 , 或者大于自己的客观环境 , 当自己不知道自己该拥有什么 , 而一味去追逐欲望不知停止的时候 , 那么最终他也会受到私欲的毒害 。
《庄子》:人生高深的智慧,就藏在“平常”的状态中
文章图片
孔子在鲁国做相国的时候 , 当时齐国君王认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 , 那就是孔子只要在鲁国当丞相 , 鲁国一定会逐渐强大起来 , 这在无形之中就会对齐国造成威胁 , 所以齐景公就在家里想办法 , 跟大家商量这个事情 。
《庄子》:人生高深的智慧,就藏在“平常”的状态中】这个时候有一个大臣叫黎弥 , 他出了一个主意 , 就说:“我们或许不能争取让孔子来到齐国 , 但是我们可以让孔子不能在鲁国待下去 。 ”
后来没过多久 , 他就用八十个美女一百二十辆车贿赂给鲁国的国君和季恒子 , 季恒子刚开始是不好意思接受的 , 毕竟这个事情在无论品行还是道德等各方面都没有好的影响 。
但是没过一段时间 , 他就忍不住穿上便装 , 装成普通老百姓去看 , 看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 越看越喜欢 , 回来之后就建议鲁定公将这些美女名车都留下 。
就这样 , 黎弥的计策成功了 , 但是这件事情却对孔子产生了非常大的打击 , 因为孔子此时觉得自己的君主居然是一个如此贪财好色之人 , 自己辛辛苦苦在品德事业上耕耘了那么久 , 没想到自己的君主却做出这么讽刺的事情 , 于是孔子便说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也 。 ”
到了年底的时候 , 孔子作为大夫应该收到一块祭肉 , 可是这一年他并没有收到 , 这个时候 , 他就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受重视了 , 于是就收拾行囊 , 带着弟子离开了鲁国 。
后来贤德的孔子被排挤出去之后 , 鲁国逐渐开始衰败 。
《庄子》:人生高深的智慧,就藏在“平常”的状态中
文章图片
二、
老子说过“知足不辱”的道理 , 知足就是让理智站在自己的情绪之上 , 去把控一切应该把控的事情 , 而不是总贪图自己情绪意识之中追求的人生 。
《小窗幽记》之中说:事遇快意处当转 , 言遇快意处当住 。
意思就是说:事情发展到最顺利的时候就应该见好就收 , 话说到最开心的时候就应该适可而止 。
对于一个人的行为来说 , 要停止在应该停止的地方 , 不要一味追求本身就不符合自身规律的事情 , 即便得到了 , 也难以维持一个好的结果 , 这就是关乎行为的智慧 。
而对于言语来说也是如此 , “言遇快意处当住” , 就是指谨言慎行的智慧 , 这也是收敛自身情绪意识 , 让言语适度的道理 。
有一句话叫:小善小恶 , 最易忽略 。 凡人日用云为 , 小小害道 , 自谓无妨 。 不知此‘无妨’二子 , 种祸最毒 。 今日自暴自弃 , 下愚不肖 , 总只此‘无妨’二字 , 不知不觉 , 积成大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