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莱:与东坡同行(上篇)|青未了 | 东坡

一一纪念苏轼诞辰985周年.烟台吴忠波与海口朱湘山的北南对话
2022年1月21日(辛丑十二月十九日)
作者 朱湘山 吴忠波
策划 马素平 配画 许涛鹏
在蓬莱:与东坡同行(上篇)|青未了 | 东坡
文章插图
苏轼“寿苏”日近,浏览网络偶见朱先生散文《在蓬莱,与东坡同行》,一般的文章也就过了,是在中国作家网上挂的,不得不让我多看几眼。作家写苏轼登州文化,因其登州任职短研究少,平时能见到的不多。
一入法眼就被吸引,准确的史实,独特的视角,优美的文笔,不凡的气势,让研究这段历史多年自认为有这个评价眼力的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象找到了知音和同道,立马有一种想与之交流的想法。
兴趣使然,我根据文章的脉络,象一问一答又似解文释意还如补充完善,竟也写了一篇和朱先生散文之文。知道有和诗词的,不知有和散文的,无意夺先生之美,只是有与先生一样的“粉苏”之缘。不管怎样既然写成,何不借“寿苏”之机献献丑呢!
感谢作家朱湘山先生对苏轼登州文化的关注研究,并写就了这么好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值此纪念苏轼诞辰985年和离任登州936年之际,我于“北海”之烟台,并寻与居南海之海口的先生,通过串接此文,进行北南隔空对话,以述评苏守登州,纪念苏公诞辰,力求达到南北弘扬文化、文史相得益彰的目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虽难与先生珠联璧合,但期以石配玉。不当之处,请先生斧正。一一吴忠波
(朱湘山散文,全文摘自其个人图书馆和中国作家网)
引子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笔者认为其为,中国古代伟大卓越的文学艺术家、爱国为民的政治家和文武双修全能大才的生活家。
1080年,北宋元丰三年,贬黄州团练副使。1084年,元丰七年,谪移汝州团练副使。1085年,元丰八年任朝奉郎,知登州,在京任礼部郎中。1086年,元佑元年,在京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
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后东山再起,于1085年五月接命任知登州军州事,九月任朝奉郎,十月十五日到任登州,五日后卸任于十一月下旬离开登州,十二月底进京。登州任及业绩被历代称为“五日登州府,千年苏东坡”。
在蓬莱:与东坡同行(上篇)|青未了 | 东坡
文章插图
(一)
吴忠波:黄州城居家离别步履蹒跚,汝州任路途虽近但却遥远,常州中间辗转盘恒,家庭变故、亲人伤情、身心疲惫,与朝廷上表常州居住,却最终没能如愿。一纸知登州任命,此时摆到了哭笑不得、进退维谷的苏轼面前。
朱湘山:一条乱石铺就的驿道,一队疲惫跋涉的行客,从湖北黄州一路延伸,延伸到中原视野之外胶东半岛的最北端。
吴忠波:留也难,去也难,山也恋,海也恋,看似曙光在前仕途发展的登州青云,看似古老仙境、海市仙山的丹崖胜景,私言曾止步、行动也迟缓,心中却念挂,神经亦牵伴。
朱湘山:山一程,水一程,风一阵,雨一阵,那个承载了苏东坡太多苦涩记忆的黄州,那个被他赋予超越时空气质的赤壁,已然渐行渐远,眼前斜阳荒草古道西风,耳畔绵绵秋雨穿竹打叶,仿佛传来民间的疾苦之声。
吴忠波:从得任命到候使接迎送别应酬逛街访友,从开拔出发到亦行亦游翻山越岭拜寺问僧,从故地重游到车舟转换侯风跨江顶凌过海,苏轼述写着古时的宦游旅居和宋式的赴官规程。
朱湘山:从酷暑六月到深秋十月,启程还是草木葳蕤的盛夏,到达已是万木摇落的悲秋,三千里云水激荡,苏轼的赴任之路漫长而孤独。
吴忠波:虽然在宦游生涯中登州仅仅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是放在苏轼四十年仕途“三起三落”的波澜壮阔、汹涌狂涛中,确实也是闪烁着不可或缺的耀眼光芒的。
朱湘山:“乌台诗案”给苏轼的打击是沉重的,也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转折。他宦游之路的上半场匆匆收场,天真烂漫的诗酒生活被罩上浓重的暗影。
吴忠波:登州一任,至于他是个仕途人生的重要起点。东山再起,青云直上,登州的“登”字,似乎给他预设了“连升三级”的“快进”键。
朱湘山:不过,他正值壮年,人生之路的一波三折,才刚刚开始。
在蓬莱:与东坡同行(上篇)|青未了 | 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