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周|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六项目入选

24日下午,由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的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发布了入选、入围项目名单并宣读了入选理由。
先周|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六项目入选
文章插图
经专家组评选,六项考古项目最终入选,它们分别是:太平遗址、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西汉帝陵——霸陵遗址、咸阳洪渎原墓葬群、西安新小寨元代赵氏家族墓地。此外,西安月登阁隋唐墓地、西安杜城铸铁遗址、汉长安城兆伦锺官铸钱遗址被评选为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
太平遗址:省内最大夏代纪年遗址
太平遗址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目前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表明,这是关中盆地新发现的一处客省庄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年代为距今4150-3700年前左右,已进入夏纪年范围,是省内最大夏代纪年遗址。它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辐辏之地,奠定了关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都城文化的史前基础。
先周|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六项目入选
文章插图
发现百余件加工精致的玉器太平遗址是在斗门水库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发现的古遗址。2021年度发掘区域分为三处,分别位于遗址的西部、东部和北部,发掘面积3900平方米,共清理各类遗迹300余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角器等遗物。还发现有百余件质地通透、加工精致的玉器,主要器类有璧、璜、笄、臂钏、佩饰等,也有少量带线切割痕的玉料、玉璧芯、毛坯等。还出土不少卜骨,还有一件反映古代礼乐制度的陶铃和一枚刻划精美图案的陶牌饰。
较完整的房址地面铺设白灰面保存较完整的属于客省庄二期的房址仅有一座。坐西朝东,平面大致呈吕字形的双间布局。其中西间地面铺设一层薄薄的白灰面。西间向东通过一条长约50厘米的过道与东间相连。
项目负责人王小庆表示,2021年度的考古工作初步表明,太平遗址是一处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大型中心性聚落,年代为距今4150-3700年前左右,已进入夏代纪年单位。分布相对密集的大型袋状灰坑间接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力较发达,物质富裕,从而使储藏成为社会再分配的必要环节,为社会权力和社会分化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基础。
主要以粟、黍旱作农业为主
发现的大量白灰面地坪碎片表明该聚落内部应该存在若干装饰考究的高等级居址,暗示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浮选出的植物遗存表明当时人们主要以粟、黍旱作农业为主,也部分种植或引入水稻等农作物。肉食资源则主要依赖猪、狗、羊、牛等家畜,也狩猎和采集鹿科动物、田螺、河蚌等野生和水生动物。
出土的陶器既有典型的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各类器型(如绳纹单把鬲、篮纹斝、花边口沿罐),也有一些来自其他周边文化区域的典型器型,这些与周边区域所展示出的文化联系表明太平遗址已经具备了中心性聚邑的地位。
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发现先周大型夯土建筑明确为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周原遗址是一处从先周时期延续至整个西周时期的大型都邑聚落。本次考古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填补了以往周原遗址无先周时期高等级遗迹的空白,证明王家嘴地区是周原遗址先周时期的聚落中心。结合以往关于聚落规模与文化性质的研究,明确了周原遗址乃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
先周|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六项目入选
文章插图
首次发现先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古公亶父是上古周氏族的领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因戎狄威逼,他率领族人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周族逐渐强盛。
项目负责人杨磊介绍,周原遗址是规模最大的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聚落,被学界认为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和西周都邑之一。经过2020至2021年度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
首次发现了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编号F1),是认定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性质的关键材料。该建筑基址位于岐山县京当镇王家嘴村西北,坐北朝南,基址整体东西宽38米、南北长约58米,总面积逾2200平方米。根据叠压打破关系判断,认定该建筑年代应为先周时期。
这座建筑是周原遗址首次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建筑。建筑规模之大,形制之清楚,皆为先周时期之最,由此表明王家嘴一带是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的中心。
西周早期城址,三面有人工城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