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树彬 图/网络
新春佳节,大街小巷出现最多的高频字就是“福”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红红火火庆佳节。家家户户的门上、小屋上、窗户上都要贴个“福”字,这样才更显得有年味,也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
文章插图
说起“福”字,相传武王伐纣胜利后,姜太公封神时,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充分体现出百姓向往好运的心愿。
文章插图
【 恭亲王|青未了|新春话“福”】其实,“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甲骨文中就曾出现,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上,即已有不同结构的“福”字。尔后,随着古籀、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出现,“福”字字书法越来越多,越来越艺术化,后人集书的《百福图》、《千福图》等都极具欣赏价值。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有趣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使得“福”字更接地气,更有味道。
文章插图
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美好愿望。
文章插图
“福”字现有“幸福”之意,而在古代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或者“福气到”。
关于倒贴“福”字,最有趣的要算是恭王府一说。清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的福晋(妻子)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般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招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图吉利。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实,把福字贴在门前,早在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有过这样的文字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勿庸置疑,被誉为“天下第一福”的康熙御笔实乃罕见,堪称一绝。这个“福”字是康熙皇帝在盛年时的御笔书法作品。该字自成一体,气势磅礴,遒劲有力,是康熙皇帝极其珍贵的墨宝之一。
文章插图
“天下第一福”是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太后六十寿辰祈福所书,时因太后身衰病弱,康熙皇帝操心祖母身体康泰,一日梦中悟出如何结合运势,为祖母祈福,特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将梦中由上天感应的“福”字书写敬献祖母。
说来也巧,孝庄太后自得到这个“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 超市|3月1日起,青岛这家超市将闭店,店方回应
- 藏品|《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荠菜春笋|尝一口野菜,来一场舌尖上的踏青
- 九楼四塔八大寺|游丹青长卷 寻正定胜迹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石碑|青未了|开山,祭奠年轻的诗魂
- 豆腐丁|青豆虾仁炒豆腐
- 牛筋牛肉|青椒炖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