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浙江池塘边一块“搓衣板”,村民使用四五十年,被专家鉴定为圣旨( 二 )


文章插图
只是到了光绪年间,由于朝政衰败,本应为华丽锦缎的圣旨被粗糙的麻布布料所代替。
也正是由于圣旨的材质问题,其本身保存不易,因此随着时间流逝,很多圣旨难寻踪迹。
所以推测三房村这块石碑正是当时接旨的人为了以示对皇上的尊重并将荣耀更好保存下来,安排人把圣旨刻到了石碑上,因此得以保留至今。
这块石碑长80厘米,宽70厘米,厚5厘米,一面刻字,一面有‘狮子衔剑’的浮雕,专家将碑文拓印出来后。
经箬横镇政府党政办文史研究人员江文辉研究后,发现其内容是“一篇典型的“诰命刻文”,俗称‘恩荣录’。
石板|浙江池塘边一块“搓衣板”,村民使用四五十年,被专家鉴定为圣旨
文章插图
“恩荣录”,通常是因为某个人的某些出色表现,被皇帝或地方官员所嘉奖,为了公开这份功绩,会写一封感谢信或者贺电给这个人的家里人表示对他本人的表扬。
这类内容通常是有常规行文格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套话,“无需皇帝亲自拟写,只需要把里面的名字、称呼修改一下,其他的话都是通用的,写完后,皇帝朱笔签发,表扬信就寄出去了”,江文辉说。
在这类圣旨里,除了对本人进行表扬外还对其家人也进行称赞,大意就是感谢他们教导有方。
这对当时的家族而言是很高的荣誉,显示了这个家族的高贵地位,通常圣旨会被供奉起来,是光宗耀祖的凭证。
石板|浙江池塘边一块“搓衣板”,村民使用四五十年,被专家鉴定为圣旨
文章插图
三房村的这块石碑的内容显示这封圣旨表扬了一个叫林修的皇宫御厨,以及他的祖父林溥,祖母陈氏。
根据碑文内容显示,这位林修并不是普通的御厨,而是官至当时国家后勤部门——光禄寺署正的高级厨师,并不负责日常餐点,而是在当时的御膳房里重要场合,如国家设宴、官员餐会及皇宫祭祀献福的时候才出手的大厨。
石板|浙江池塘边一块“搓衣板”,村民使用四五十年,被专家鉴定为圣旨】由于这种表扬性质的圣旨通常满是褒奖之词的官方套话,所以具体这位林修做了什么才得到这样的一份嘉奖,从碑文上看并无详细记载,只能推测是这位林修的某次宴会招待完成很出色而受到表扬。
石板|浙江池塘边一块“搓衣板”,村民使用四五十年,被专家鉴定为圣旨
文章插图
这份石碑经专家鉴定为真品,从内容看,这个厨师出身的林修,官从六品,加上二级以后,实际享受五品官的待遇。
但这块石碑上有些不太符合常规的东西,古代不同官阶对应的吉祥图案不同,从高至低依次为鹤狮锦、麒麟及赤尾虎锦、瑞荷锦、瑞草锦、葵花锦。
而出现在石碑上的狮子一般应当是二品大员,是属于大不敬的越级行为。
不过结合碑文‘光绪二十四年拾壹月初六日’的落款日期看,这个问题也是合乎情理的。
石板|浙江池塘边一块“搓衣板”,村民使用四五十年,被专家鉴定为圣旨
文章插图
落款日期是公立1898年12月18日,是戊戌政变后的三个月。
当时的光绪帝实际已经被慈禧太后囚禁,朝廷已是一片混乱,而这样一份圣旨,不过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为了粉饰朝廷一片祥和氛围而发,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局势、收买人心。
不过对于当年温岭这种远离京城之地,这份圣旨也仍然相当有分量。
石板|浙江池塘边一块“搓衣板”,村民使用四五十年,被专家鉴定为圣旨
文章插图
接旨人在让人雕刻圣旨的时候,不知道是为了故意炫耀,还是并不懂图案不能随便使用的规矩,为了突显自己家中在京城有人当官,就让人在石碑上刻上并不属于林修这个六品官员的狮子图案。
他大概认为这块石碑能在这个偏远山村带来一丝震慑力,这样的行为在当时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令人遗憾的是,从温岭市到箬横镇、三房村都并没有关于林修这个人的相关记载。
虽然林姓在三房村是大户,现在还有很多林姓村民,但是无论族谱或者老一辈都没有人提起过这个人,所以石碑的来历和林修其人其事都不得而知了。
石板|浙江池塘边一块“搓衣板”,村民使用四五十年,被专家鉴定为圣旨
文章插图
从圣旨价值角度来看,从圣旨本身而言,根据其年代和内容有所不同,在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年代越久的圣旨价值越高,并且圣旨内容涉及到的历史事件越大,其价值也越高。
而在三房村发现的这块石碑圣旨,已经不是原旨,并且从内容本身到年代所具有的文物价值也并不是很高,但这是温岭地区第一块石碑圣旨,对于当地历史研究还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