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被送来学沪语的10后娃娃们登台担纲沪剧大戏了,这是训练营也是“火种”


训练营|被送来学沪语的10后娃娃们登台担纲沪剧大戏了,这是训练营也是“火种”
文章插图
“智斗”“办喜事”“芦苇疗养院”……沪剧《芦荡火种》的唱段响起,台上的演员令人眼前一亮,他们是来自上海沪剧院沪语训练营的孩子们。
作为沪语训练营成立八年以来的首部舞台剧,少儿版《芦荡火种》2月14、15日在浦东文化馆上演,近60名6-12岁的小演员们首次站上舞台担纲大戏。当清澈童声唱响沪剧,让人欣喜地看见剧种传承的希望。
《芦荡火种》是沪剧红色经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汇集了“丁派”“石派”“解派”“邵派”等流派的精华,曾被移植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声名远播,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红色记忆。此次少儿版沪剧《芦荡火种》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依据儿童的声调特别重写音乐,舞台呈现融入现代审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训练营|被送来学沪语的10后娃娃们登台担纲沪剧大戏了,这是训练营也是“火种”
文章插图
一个站在上场门、一个站在下场门,演出的两个小时里,著名沪剧演员徐蓉和凌月刚一分钟都没有坐下,紧紧地盯着舞台,生怕孩子们犯错。“比自己演出紧张多了,”徐蓉对采访人员表示。在本职工作之外,二人还是沪语训练营的辅导老师,手把手地对孩子进行辅导。
回顾训练营开办八年来的点点滴滴,徐蓉感慨良多:“最初家长把孩子送来主要是学上海话,后来慢慢地从一个唱段学起,再到一个片段,最后完成了一台大戏。”让更多人唱沪剧、听沪剧是深种在徐蓉心中的梦想,在日常的演出中,她发现台下的观众大多是60岁以上,面临沪剧近20年的观众断层,她希望借由训练营打开剧种的受众面。
训练营|被送来学沪语的10后娃娃们登台担纲沪剧大戏了,这是训练营也是“火种”
文章插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孩子们在训练营学习的过程中,他们80后的父母也逐渐“入坑”,喜欢上了沪剧。两天的演出里,有的小演员不仅请来家人,还叫上了班上的同学、班主任一起来看。演出结束后,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激动地拉着徐蓉的手对她表示感谢,“我知道他们热泪盈眶的理由,因为我和他们一样,希望将沪剧的梦延续下去。”
训练营|被送来学沪语的10后娃娃们登台担纲沪剧大戏了,这是训练营也是“火种”
文章插图
自从徐蓉担任辅导老师以来,经常有人建议她有这个时间应该多演演戏,有时她也问自己,这样的坚持有没有意义。然而,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让她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把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出去,沪剧可以在更多土壤中生根开花。”她对采访人员说道。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商慧
责任编辑:王彦
训练营|被送来学沪语的10后娃娃们登台担纲沪剧大戏了,这是训练营也是“火种”】*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