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冰墩墩”是怎么出圈的?设计团队负责人独家分享→( 二 )


冰墩墩|“冰墩墩”是怎么出圈的?设计团队负责人独家分享→
文章插图
冰墩墩看台亮相与观众互动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世界的沟通在减少,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全世界都需要弥合关系。
“恰逢此时,中国成功举办了这届冬奥会,这是短时间难以取代的平台,而‘冰墩墩’就诞生于这个平台,无形中承载了我们所需要的那份温暖。”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主任克里斯托夫·杜比曾评价:“‘冰墩墩’必须是我的收藏品,也将是全世界所有孩子都要拥有的收藏品。”
事实上,可爱的“冰墩墩”早已凭借独特的气质,冲破了年龄的圈层、国家的圈层、体育的圈层,治愈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也传递着中国举办冬奥会向世界释放出的强烈善意。
想象力源自何处?
在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憨态可掬、充满科技感的“冰墩墩”,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人们惊叹于小小的吉祥物,竟有如此的感染力,但背后却是跨越地域、跨越时空的想象力,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冰墩墩|“冰墩墩”是怎么出圈的?设计团队负责人独家分享→
文章插图
一堆可爱的“冰墩墩”(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这份想象力来自于何处?紧密协作的团队、开放包容的土壤、高速发展的时代,三者缺一不可。
在采访过程中,曹雪反复强调,未来很多设计项目可能都不是传统的,需要不同类型设计师的配合。这次“冰墩墩”能够设计成功,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日本动漫产业十分发达,连日本采访人员都惊讶为什么你们会把细节处理得这么好!从每个角度看,眼睛、鼻子、嘴巴的距离都是完美的。”
对此,曹雪解释,团队成员在设计过程中,把平面的二维草图放到电脑上,生成三维图像,再360°去调整冰墩墩。“尤其是鼻子,太高了像狗或者狗熊,太短了又像兔子,一个简简单单的大熊猫,它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都要经得起锤炼。”
作为“冰墩墩”设计团队的负责人,曹雪在广州工作生活了20多年,“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底色早已融入了他的创作思维。
从2017年的广州城市形象标识,到2019年的亚洲美食节吉祥物和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的视觉体系,再到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曹雪领衔的广美团队每一次的设计作品,都与广州开放包容的气质同向而行。
冰墩墩|“冰墩墩”是怎么出圈的?设计团队负责人独家分享→
文章插图
“或许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反倒对冰雪运动有超强的想象力、创造力。”这句广为流传的话,就出自曹雪之口。
2018年,北京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到广州美术学院,曾表达过对岭南没有冰雪的顾虑。宣讲团走的当晚,曹雪便成立了14人的团队,奋战10个月,往返北京逾20次,修改方案1000多次,才有了最终的“冰墩墩”。
“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用它自己的实力在说话。”曹雪分享了一个数据,在全球35个国家征集来的5800多个作品中,排名前十的作品中,有三个由广美团队设计。
曹雪激动地说,“我的团队成员大部分是广州人,文化基因里面已经渗透了包括商业元素在内的重要内容。”
冰墩墩|“冰墩墩”是怎么出圈的?设计团队负责人独家分享→
文章插图
央广网采访团队与曹雪合影
冰墩墩的启示
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国际传播案例,更是中国设计理念从元素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的一次重要飞跃,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带来了诸多启示。
在曹雪看来,“冰墩墩”的成功,文化性、艺术性、商业性三者缺一不可,即“好看、好玩、好卖”。
“文化性的选择是内容本身,比如熊猫、京剧脸谱等象征中华文化元素的东西,但是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艺术性支撑,用艺术的语言表达;最后是商业性,‘好卖才是硬道理’。”
曹雪进一步分享了他的方法论——所有创造性的作品,99%以上都是旧元素的新组合。“两个全新的元素,组合起来没有任何传播力,熊猫和冰壳大家都知道,那么‘冰墩墩’就是一个‘传而有达’的作品。”
冰墩墩|“冰墩墩”是怎么出圈的?设计团队负责人独家分享→
文章插图
曹雪在采访中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央广网采访人员 黄璐璐 摄)
在他看来,作为设计师,眼界要高,要有国际化视野,但身段要低。“当他服务国家,服务一群人的时候,需要把身段降下来,要接地气。‘冰墩墩’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具有伟岸形象的吉祥物,它接地气接到让你可以捧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