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音乐是非洲文化的一张名片——复杂的节奏,火热的旋律,激昂的说唱,还有丰富多彩的乐器。在非洲特色乐器中,除了为人熟知的形式多样的非洲鼓、常用于录制手机铃声的马林巴木琴,还有一种有趣的乐器——姆比拉琴。
姆比拉琴来自津巴布韦,据说已有千年历史传承,常在仪式或典礼上演奏。在许多非洲国家,它有着不同名字,例如桑扎、卡林巴、孔果马等,外观也有变化,但都用拇指拨动簧片进行演奏,因而也被叫做拇指琴。
周而复始但每次都有变化的旋律、簧片空灵的泛音、瓶盖嗡嗡的震颤,这些声音从演奏者腿上硕大的葫芦中传出,他低声吟唱,把听众的思绪带向远方。仔细探究,葫芦中有特别的设置:一块硬木音板上布满20多根簧片,如同一排排牙齿,音板用木棍支撑,固定在葫芦扩音器中,圆形开口周围扣着一圈汽水瓶盖。演奏者用拇指按下汤匙柄一样的簧片,响起金属振动的音色。伴着节奏,小拇指轻轻敲击音板,簧片和瓶盖随之震颤,发出泛音,余韵悠长。这乐声让人心绪平和,仿佛进入冥想,更如同身处广袤的非洲稀树大草原。
拇指琴的制作并不复杂,材料几乎随处可见,竹片、匙柄、自行车辐条或铁丝都能成为琴键,汽水瓶盖也十分常见。学习弹奏拇指琴也很简单,不需复杂指法和长期训练,很快便能上手弹奏。正因如此平民化、接地气,拇指琴在非洲传播甚广。笔者曾在津巴布韦的乡村婚礼上欣赏过现场演奏,几个拇指琴演奏者坐在一起,撩拨出的清脆琴音和着葫芦沙锤与长鼓的欢快节奏,唱出高昂歌曲,村民伴随旋律边跳边唱,笑容洋溢。
2020年,由马拉维和津巴布韦联合申请的“制作和演奏拇指琴的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统上,这种乐器的制作和演奏通过师徒传承延续。现在,相关技艺也由正式教师进行传授。拇指琴演奏的歌曲包含重要信息,如保护孩子免受不良行为影响等。在入选非遗名录的解说词中,拇指琴被誉为应对社会问题的“武器”,音乐教化功能十分重要。例如,在马拉维音乐家穆坎塔马演唱的拇指琴寓言歌曲中,一只不听母亲劝告的蜥蜴成为主角,想逃离家园,却遭遇了危险。
拇指琴的制作方法和乐曲历代口口相传。在20世纪非洲反殖民主义斗争浪潮中,伴随民族意识的觉醒,津巴布韦音乐家将拇指琴作为“武器”,反抗殖民统治。音乐家托马斯·马普福莫用电吉他演奏出传统拇指琴的独有旋律,配以非洲鼓和沙锤,用津巴布韦绍纳语演唱。这种新流行音乐风格被称为齐穆兰加,传递出非洲人民呼唤美好生活的心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拇指琴为代表的传统音乐呈现复兴态势,许多年轻音乐人致力于守护传统。津巴布韦青年音乐家恩赫德加把拇指琴、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疫情期间在线演出。他说,自己的目标是让年轻人认识到传统音乐和乐器的魅力。2021年,年轻的津巴布韦歌手恩东多制作发行了拇指琴演奏专辑,他说:“我对拇指琴有着永恒的热情。”马西可在津巴布韦被誉为“拇指琴公主”。她致力于把拇指琴融入各种音乐流派,“比如嘻哈、爵士和节奏布鲁斯,拇指琴有着广泛的适应力。”她对爵士乐和拇指琴的结合最为着迷,因为拇指琴和爵士乐背后都有古老的非洲故事,“我演奏拇指琴并用民族语言演唱给其他国家的听众,音乐没有国界。感谢祖先留下拇指琴这样珍贵的礼物,希望植根于各国文化传统的民族音乐能够蓬勃发展。”
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拇指琴有了更加光明的未来。津巴布韦青年、体育、艺术和娱乐部部长柯丝蒂·考文垂表示,音乐文化具有改变社会氛围、增强社区凝聚力、增强人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作用,政府将加大投入,推广拇指琴的制作和演奏传承。未来,在津巴布韦和非洲的更多地方,都能听到拨动拇指琴传出的悠扬旋律。
【 音乐家|拨动心弦的拇指琴】《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7日 17 版)
- 梅第扬|柏林爱乐首位中国音乐家梅第扬: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 分会|曲靖市音乐家协会合唱分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柏林爱乐|梅第扬:柏林爱乐的首位中国音乐家
- 入围奖|?丹麦音乐家“对牛弹琴”,图片获全球图片奖日常生活类单幅奖项
- 音乐家|中波民乐交融贺新春
- 中国音乐家协会|“百年征程·时代华章”作品推选揭晓
- 文学作品|音乐家和艺术家联袂闹新春,成都市民打卡“文创艺术节”
- 沉默的证明|超前点播刚走,单剧付费来了,《撩动心弦》开播,3元开单剧会员
- 恐怖谷|国外音乐家谈令人不适的“恐怖谷”理论,该现象曾导致《怪物史莱克》下映
- 华语乐坛|三国时期的音乐家悉数登陆三国杀,独缺当时华语乐坛的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