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视频会议中,横川伸介绍日本“《人民文学》读书会”情况。
文章插图
田村年起翻译的小说《人到中年》日文版。
文章插图
北村亮介的《中国成语入门》。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摆在采访人员面前的,是一叠字迹密密麻麻的表格,上面用日文详细记载着时间、地点、出席人数、作品名称、作者、刊期、报告者、内容介绍等信息。在“作者”一栏,我们可以看到耳熟能详的中国作家的名字,如王蒙、高晓声、史铁生、苏童、关仁山等。
这是日本“《人民文学》读书会”的会报。1976年《人民文学》复刊不久,一群对中国感兴趣的日本读者就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读书会。45年间,“《人民文学》读书会”的成员不断更迭,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始终是这份来自中国的文学期刊。
1月22日,“《人民文学》读书会”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举办了成立45周年纪念活动,并邀请中国作协外联部、人民文学杂志社代表及作家代表参加。新老朋友因中国文学相聚云端,畅谈感想,其乐融融。
因热爱而相聚
现年82岁的横川伸曾长期执教于日本东洋大学,现为日本中央大学名誉教授。他还记得读书会刚成立时的情形:“读书会是由日本日中学院的几个教员发起的,他们希望通过阅读刚刚复刊的《人民文学》,了解中国社会的最新情况。”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读书会的活动形式固定下来,每月一次例会,从一期《人民文学》上选一个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小说进行阅读,先由两个报告人分别撰写提纲,介绍故事梗概,发表读后感,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并从作品的难易度、趣味度等方面进行打分,最高五颗星。比如王小波1995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南瓜豆腐》,被评为易读度四星、有趣度五星,反映了会员们对这篇作品的喜爱。迟子建的中篇小说《草地上的云朵》也得到会员们认可,大家打出了易读度五星、有趣度四星的分数。此外,会员们有时还会临时增设评价尺度,比如对蔡骏的《戴珍珠耳环的淑芬》,就设了个“怀乡度”的指标,会员们打了四颗星。“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者,而是非常纯粹的读者。很多会员的本职工作和文学无关,参加这个读书会就是因为喜欢文学,觉得中国小说好看。”会员樋口裕子说。
饭村直子是老会员,参加读书会30年了。她大学读的是中文系,但由于工作和文学没关系,一度与中国文学形同陌路,“直到参加读书会,才让我又接触到中国文学”。
从成立至今,“《人民文学》读书会”会员最多时近百人,现有的十几名会员中,有教师、邮局职员、医生,也有翻译工作者。读书会没有章程等规定,也不收会费,“能存在至今,靠的是会员的积极性。”横川伸说:“大家的共同爱好是阅读中国文学。通过《人民文学》了解日新月异的中国,是一种享受。”
从业余到专业
“能和樋口裕子在线上见面,太高兴了!她是我的作品《小姐妹》的日文译者。我觉得她的翻译非常严谨,她多次通过邮件就文中的一些词句、地名和我探讨,向我求证。”视频会议上,作家黄咏梅说。《小姐妹》是发表在2018年第10期《人民文学》上的一篇小说,樋口裕子读后,很喜欢这个作品,便着手进行翻译,最终发表在《灯火》(《人民文学》日文版)上。
作为“《人民文学》读书会”成员,樋口裕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从一个业余读者转型为成熟的译者。她曾在中国留学,除了黄咏梅的作品,还翻译过陈丹燕的《上海的红颜遗事》、姚鄂梅的《母亲大人》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樋口裕子的翻译,让小说中我出生的马王街,出现在日本读者面前。她还在地图中找到了这个地方。”黄咏梅说。
“《人民文学》读书会”中,不少会员也从事中国文学翻译工作。已故会员田村年起翻译过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1984年由第三文明社出版,日文名称为《北京的女医生——人到中年》。
北村亮介的《中国成语入门》2012年由风咏社出版,收词852条,每个词下面列举的5个例句,都是从《人民文学》中收集来的。通过他们的巧手巧思,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日本传播。
别看“《人民文学》读书会”标榜“兴趣”“业余”,会员们的提问可非常专业。在视频会议的交流环节,蔡骏、邵丽、潘向黎和黄咏梅4位中国作家分别就自己的《戴珍珠耳环的淑芬》《黄河故事》《荷花姜》《小姐妹》与日本读者展开交流。“小说中的这个情节,反映了男女主人公想要接近又互相排斥的心理,我这样说对吗?”“主人公起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吗?”日本读者的热情和细致,让作家们觉得遇到了异国知音。蔡骏说:“他们会关注小说中人物潜在的心理和逻辑,说明他们可以关注到海明威所说的水面之下更大的冰山部分。日本读者非常认真,也特别注意细节。”
- m即刻出发,与Max Mara共赴伏尔泰酒馆之约
- 王力|五言律诗中,四一结构常见的几种分类,工对与宽对的区别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萧潇|斗破苍穹:萧炎与美杜莎的婚礼办不成,萧潇的来历捋清楚
- 教育部|北京出版集团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名家|“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展出名家力作130余件
- 多元性|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五: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 双艳|浙江一“可怜茶”,曾与西湖龙井并称“双艳”,可因太便宜被嫌弃
- 央视镜头|景宁“英川田螺”与“清明粿”,强势出圈
- 孙泽宇|“粉衣小哥”志愿者孙泽宇:将友谊与温暖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