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范县发现最古老的民俗:“祭火神”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七,河南省范县濮城镇红庙村,一场从黎明持续到黄昏的古老的“祭火神”仪式再次上演。
河南范县发现最古老的民俗:“祭火神”
文章插图
正月初七为火神节。火神是汉族传说中的司火之神,名曰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火神祝融,据传系颛顼氏后代。帝喾当政时,祝融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乃命曰"祝融"。
河南范县发现最古老的民俗:“祭火神”
文章插图
河南濮阳为颛顼遗都,帝喾十五岁起辅佐颛顼,他们都长期生活在濮阳。祝融司火之所建有高台,据传位于范县濮城西1.5公里。祝融及后继火正,长期在此司守火种,高台之土经年累月被灼烧而叠起层层红色。
后世在高台之上修建火神庙,以便烧香磕头祭祀,因土为红色而被称为“红庙”,火神庙所在地则被称为红庙村。千百年来,每逢农历正月初七,范县濮城镇红庙村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祭火神的古老传统。
河南范县发现最古老的民俗:“祭火神”
文章插图
正月初七早晨,村中妇女早早地起来,在太阳升起前,点燃三根香,倒上一碗水,放在大门口的小凳子上。在磕头的同时,口中祈祷:正月七,火神爷生,家家户户送光明。到了傍晚,村中孩童纷纷扎起火把,于日落时分在家中点燃,出胡同、穿大街,把火把送到村外田野。父母长辈则跟在队伍后面祈祷:正月七,火神爷生,村村人人保太平。
扎火把的时候,人们需要取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棍,在一端绑上芝麻杆、蓖麻杆等粮食秸秆,点然后手持另一端快速行走,成群结队祭送。到了村外田野,人们将火把聚在一处,慢慢汇聚起熊熊烈火,大家围成一圈,再次共同祈祷:正月七,火神爷生,家家户户送光明;正月七,火神爷生,村村人人保太平。
河南范县发现最古老的民俗:“祭火神”
文章插图
据传,尧的儿子丹朱,自幼与火神祝融交好,佩服其为人、尊崇其善行、弘扬其精神。为此,丹朱死后,被葬于濮城东4公里丹朱村(丹徐庄),至今丹朱墓与红庙遥相呼应,见证着祖先的智慧与精神。
村民张晓方潜心传统文化,长期搜集整理红庙村的起源、祭火神的来历、祖上的故事等。祭火神活动起于日出前的星星之火,继以火把的熊熊燃烧,在祈祷欢呼中火苗燃尽,直至再次剩余点点火星。在他看来,“祭火神暗含祖先守护火种、利用火焰的过程,饱含赞美光明、祈祷平安的朴素情绪,具有慎终追远、积善感恩、团结协作的教育意义,传承久远,意味深长。”
河南范县发现最古老的民俗:“祭火神”
文章插图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濮阳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民俗专家刘小江在红庙村考察后指出:濮阳是上古文化核心区,三皇五帝在濮阳留下了诸多文化遗迹,农业发达,火的使用是先民们的头等大事,保护火种就成了先民的重要职责,因此红庙的来历和火种台的传说及祭火神活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红庙村“祭火神”仪式十分古老,尤其火神的传说与濮阳颛顼遗都、帝喾襄佐的历史相互吻合,与丹朱墓等文物相互验证,堪称华夏先民火种保护的活化石,需要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以记先人之善,以彰先人之德,以固中华之根。
河南范县发现最古老的民俗:“祭火神”】文/图李世秀 刘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