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旨文绉绉的,要翻译才能看懂,你见过土味大白话圣旨吗?
传闻圣旨向秦京,谁念羁囚滞洛城。
在古代,皇帝的命令叫做圣旨,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见圣旨的出现,通常是由一个太监抱着明黄色的圣旨,用尖细的嗓音宣读,并且开头的两句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面对皇帝颁布的圣旨时,没有人敢有任何不敬的表现,哪怕此次的圣旨是要杀他。古代的圣旨大多都是文绉绉的,现代人是需要翻译才能看懂的,不过古代也是有着大白话圣旨的。
文章插图
圣旨是皇权的代表,所以古代时的圣旨都制造的极为精美,并且还划分了等级。比如说一品圣旨要使用玉轴,二品圣旨使用犀牛角轴,三凭圣旨使用贴金轴,四品及以上的使用牛角轴。所以在古代,如果是一名小官,他即便能够接到圣旨,那他接到的也是最低级的圣旨。虽然在古代,即便是最低级的圣旨,那代表的是皇帝的命令,没有人敢不听,可是在现在,这种最低级圣旨的价格和高级圣旨天差地别。
圣旨在行文上也十分的讲究,既要求表达意思要严谨,又要求文笔文风要优美。我们现在已经使用的是白话文,所以我们看古代时候的圣旨,通常都会觉得是文绉绉的,一些文言文不好的同学,还需要翻译才能看懂古时候的圣旨讲的是什么。但我们几千年下来,也有几个时代的圣旨使用的是大白话,不是文绉绉的文言文。
文章插图
历史上是大规模使用大白话圣旨还要从元朝开始算起,原因也很简单,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他们对于汉人的语言艺术一窍不通,所以元朝皇帝使用的圣旨都是大白话。不过这样的情况随着元朝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变化,成吉思汗所使用的圣旨基本全是大白话,可元朝后来的几位皇帝,都接受的是正统儒家教育,所以他们的圣旨又重新变为了文绉绉模式。
【古代圣旨文绉绉的,要翻译才能看懂,你见过土味大白话圣旨吗?】
文章插图
元朝灭亡后就到了明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他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没读过什么书,后来当和尚的时候才勉强学得了认字,让他去文绉绉的写圣旨显然是不行的。而且朱元璋不仅自己行文不文绉绉的,他还讨厌臣子写文文绉绉的,所以在整个洪武年间,大部分的官方行文都是比较白话的,这也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时代。
朱元璋去世后,儿子抢了孙子的皇位,成为了新的皇帝。朱棣与朱元璋有所不同,他的文化水平比朱元璋高很多,让他写一些文绉绉的文章,也是写得出来的,但他是军人出身,也和朱元璋一样,很反感这些文绉绉的语言,他的圣旨大多也都是用白话来书写的。但与朱元璋不同的是,朱棣很少要求臣子也使用白话来写些文章,著名的《永乐大典》是我国文化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而这本著作就基本没有使用白话来书写。
文章插图
不过随着明朝前两任的皇帝离世后,后来的明朝也走向了和元朝相同的道路,他们所使用的圣旨也开始文绉绉的。下一次圣旨变得白话文起来,就是清朝了。清朝和元朝非常类似,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虽然他们能看得懂文言文,但让他们自己来书写文言文就不现实了。但后来清朝也和前两个朝代一样,后来在皇宫中长大的皇帝,又摒弃了白话文圣旨,又开始使用文言文来写起圣旨了。
文章插图
通常的来说,这些使用白话文圣旨的皇帝,要么是文化水平不高,要么是懒得用这些文绉绉的词语。比如说乾隆,他的文化水平很高,放到我们现在当一个博士绰绰有余,但他写的圣旨就很白话文了,即便是语文不怎么好的同学都可以直接看得懂,他之所以会使用这样的行文方式,正是因为他非常讨厌那些文绉绉的行文方式。
- 一生只有一位皇后,也从不纳妃,两人相伴18年!
- 古代最有名的四大名马, 此马在主人自刎后投江自裁!
- 古代画押圈、十,如何分辨真假?还有一步骤,中国领先外国2千年
- 古代皇后妃子对自己的称谓,本宫哀家臣妾分别是什么
- 古代官员动不动辞官回乡,靠啥生活?古人有一特质我们丢失了
- 中国被称“基建狂魔”竟是基因遗传?看看古代的那些超级工程
- 盘点中国古代不出名的''十位美女'',你有知道几个!
- 古代农民用什么东西装运粮草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 12种古代名剑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
- 古代封建社会,大家族嫡子的妾和庶子的正妻相比,哪个地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