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明白如话的小诗,诗味很浓,不因语言的明白如话而味道索然!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文章插图
这是一首明白如话的小诗,勿须加注。但诗味很浓,不因语言的明白如话而味道索然。在优秀的古典诗词中,这类明白如话的诗是难得的,因为它要在明白中见委婉,见含蓄。诗的作者是一位藏于深宫的女诗人,她姓徐,号花蕊夫人,五代后蜀主孟昶(的妃子。她是青城(四川灌县西)人,花容月貌,有诗才,曾作宫词百官,为时人所乐道。宋太祖赵匡胤灭后蜀以后,花蕊夫人被掳入宋宫,为赵匡胤所宠爱。宋太祖赵匡胤早知花蕊夫人会作诗,有诗名,便要她献诗,这首《述国亡诗》就是她当时随口背诵给宋太祖的。诗的内容是讲后蜀亡国的原因,含有家国之恨,与她过去写那些宫词大不一样。【 这是一首明白如话的小诗,诗味很浓,不因语言的明白如话而味道索然!】
文章插图
“君王城上竖降”,这开头一句很洗炼,叙述了后蜀主孟昶降宋的愔形:后蜀的城上竖起了投降的旗帜,而且这投降的旗帜是“君王”证昶让“竖”起米的。由此可见,这是真降,而不是假降,造成投降局面的直接责任者不是别人,主要是“君王”。诗人在叙述后蜀降宋这件事的时候,流露出亡国之痛,对君王”孟昶讥讽遗责。一个威严的“君王”竟然要“竖降旗”,这是何等的可悲可耻。据史书记载,后蜀孟昶君臣奢侈腐败,不务国政,当宋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们无计可施,只好竖旗投降。降宋失国一事,是君王及其大臣们造成的,与藏于深宫的花蕊夫人毫无关系,所以诗人写道:“妾在深宫那得知?”这是为自已申辩,进行自我保护,免得别人说她“女祸亡国”。唯心主义的史学家常常有一种“女祸亡国”的偏见,把商朝的灭亡归罪于姐己,吴国的灭亡归罪于西施。
文章插图
许人为自己申辩是必要的。“妾在深宫那得知”,这是用的第一人称,读来亲切,感情真实,用疑问否定的语气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家国之恨。诗人的心在说:后蜀降宋这是件大事,我是应该知道的,但在我不知信息的时候就竖起了降旗,转瞬间大家成了俘虏,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诗的第3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是写亡国的直接原因,即由于整个后蜀军队的腐败,丧失了斗志,实行不抵抗主义。诗人特意用了一个数词“十四万”,还特意用了一个副词“齐”,都含有深刻的讽刺意味。诗人在说:十四万人可不少啊,你们怎么就打不过宋军的几万人呢?问题就在于你们不抵抗,宋军一到就吓破了胆,竖旗解甲,而且“齐解甲”,真叫人可恨可羞面对十四万软骨头,诗人生恨,痛骂道:“更无个是男儿”!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男儿”是勇敢的,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应该显示出同仇敌忾的英雄本色,决一死战。可是,诗人没有见到这样的男儿,十四万人都投降解甲了,这给诗人带来了耻辱,留下了亡国之恨。
文章插图
诗的前3句是冷嘲,最后一句是热骂,冷嘲与热骂结合在一起,更可以表达诗人那种强烈的爱国感情。诗人自己在诗中的形象是突出的,她那一颗爱国的心在诗行里跳动,她感到最遗憾的是自己并非“男儿",不能战死沙场,老是藏于深宫,处于无权的地位,没有回天之力。不过,就她敢于向宋太祖献这样的诗来看,说明她是有胆量的。在这首诗里,她并未给已经取得胜利的宋太祖唱赞歌,而是对后蜀的灭亡表示哀痛,她在强者面前不卑不亢,保持着自己心灵的美好。由此看来,花蕊夫人的诗好绝非偶然,是她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
- “这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感觉作者不是一般人!”哈哈哈哈哈哈~
- 李商隐因“抄袭”被人骂,李清照则被人说“不入流”,这是为啥
- 北宋才子差点被妻子毒死,出家后写下一首词,开篇就惊艳了
- 日本专家鉴出国宝,价值2500万,中国大妈这是我做的,只卖80块
- 苏轼半夜归家却被锁在门外,无奈之余写下一首名作,读来令人心疼
- 文人含冤被贬,他笑着向朋友写下一首狂词,最后两句豪气冲天
- 元稹生性多情风流,对亡妻却是深情无比,一首悼亡诗成为千古名篇
- 37岁的李清照给闺蜜写词,大开大合矛盾纠结,却成一首千古名作
- 苏轼最具禅意的一首诗:世间万物,不过如此
- 秦观最伤心的一首词,最后两句堪称千古绝唱,苏轼读了痛心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