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贾浅浅过过嘴瘾就行了,作协还是别骂了,里面还是有大神的( 二 )


在那个世界里,人与人间的关系被边缘化,人与自然和宇宙的关系才是主要命题。
很多年后,他依然感激父亲对于孩子和知识的慈悲,让他在被“贫瘠”、“创痛”追赶的日子里,有了一份关于宇宙的超现实幻想,用来抵御现实的荒凉。
骂贾浅浅过过嘴瘾就行了,作协还是别骂了,里面还是有大神的
文章插图
即便有了书籍,但现实还是一样令人无助,前途也几乎一览无余——与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煤矿工,在父亲常年工作的2号矿井,过着最底层的生活。
在被黑暗裹挟的岁月,命运的转折点却悄然到来,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刘慈欣守着电视,看到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热浪,但年仅9岁的刘慈欣还不知道,自己澎湃的情绪究竟因何而起。
而那股心中的热浪,也很快随着时间流逝归于平淡。
直到1977年,上初中的刘慈欣在地理课本上看到,原来地球大气层之外,还有一个广袤无垠的宇宙,那股心中的暗流才又一次涌动起来。
也是在1977年,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过去,高考得以恢复。
骂贾浅浅过过嘴瘾就行了,作协还是别骂了,里面还是有大神的
文章插图
14岁的刘慈欣明白,“科幻”再也不是禁忌,甚至“每个新时代的到来,都伴随着1~3个科技从科幻变为现实”。
所以,从那一年开始,青年刘慈欣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科幻小说作家”。
他一期不落地阅读《人民文学》上的科幻小说,不断投稿,但不是因为太稚嫩,就是因为太敏感,反正,刘慈欣的稿件总是被装在牛皮信封中退回。
每一次,他都看着信封上大大的两个手写体“退稿”,发上几十秒的呆。
但是他仍没有放弃,一边学习着理工科,一边从事着文学创作。
果真,暗无天日的埋头苦写,几乎是所有知名作家的必经之路。
骂贾浅浅过过嘴瘾就行了,作协还是别骂了,里面还是有大神的
文章插图
骂贾浅浅过过嘴瘾就行了,作协还是别骂了,里面还是有大神的
文章插图
一晃4年过去,刘慈欣迈入大学门槛,他好像在一夜间坐拥了整座图书馆,他把卡夫卡全集一本不落地读完,又与自己的偶像阿瑟·克拉克相遇。
后来,他形容那段日子时说道:“我就坐在图书馆里,让管理员一本一本拿给我看。”
他读《2001:太空漫游》,第一次看到冷战背景下,人类对核武器的恐惧。
骂贾浅浅过过嘴瘾就行了,作协还是别骂了,里面还是有大神的
文章插图
他第一次思考人类本质和未来走向。
他第一次感受到克拉克充斥满整本书的“末日情怀”。
他读完整本书时,窗外下起了滂沱大雨,电闪雷鸣之际,刘慈欣“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
天上的闪电球发出炫目的光彩,刘慈欣看着壮丽的夜空,感到世界中“只站着我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神秘。”
霎时间,曾置身其中的颓废感工厂,和无数他曾读过的壮丽文学,以及他幻想中的宇宙碎片,全部汇聚在他的脑海中,刘慈欣的人生,已在这个瞬间悄然改变。
骂贾浅浅过过嘴瘾就行了,作协还是别骂了,里面还是有大神的
文章插图
他将父亲的经历写入科幻小说《地火》中,后来,这部书被节选进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成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读文章。
但这部中篇小说却并不被看好,一同不被看好的,还有《带上她的眼睛》,以及写下追梦心境的《球状闪电》。
伴随着不被认可,以及几千字100元的低廉稿费,刘慈欣对写作逐渐感到失望:“或许,自己根本不是写科幻小说的料?”
经历了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刘慈欣逐渐放下了手中的笔,毕业也悄悄来临。
他被分到了娘子关发电厂,成了一名电力工人。
骂贾浅浅过过嘴瘾就行了,作协还是别骂了,里面还是有大神的